共 22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本草纲目》认为“甘松芳香,甚开脾郁,少加脾胃药中,甚醒脾气。”《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创有“醒脾升阳汤”(生黄芪、炒白术、桑寄生、川续断、山茱萸、龙骨、牡蛎、川革薜、甘草),用治脾气虚极下陷之小便失禁,并分析说:“于术色黄气香,乃浙江於潜所产之白术也,色黄则属土,气香则醒脾,其健补脾胃之功迥异白术。”由此可以看出,诸家...
一般说来,补气养血健脾之药谓之静药,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在组剂处方中,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常可收到好的效果。整个配方,阴药约重二斤半,阳药仅重半斤,阴药为阳药的5倍,道理何在?一部《医林改错》以用血药为主,但其中所出方剂,多数养血静药用量特大,而活血动药用量却小,动静相合,新血生,瘀血去,从...
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00对经典中药配伍药对口诀100对(收藏版)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陈皮得白术则补脾。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当归合 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白芍...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可理解为气虚外感,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可理解为气虚外感而中气虚较重,桂枝二越婢一汤则是气虚外感较重且兼有里热。关于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方桂枝之取舍,唐容川云:“五苓散是太阳之气不外达,故用桂枝以宣太阳之气,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是太阳之水不下行,故去桂枝加苓术以行太阳之水,五苓散重在桂枝以发汗,...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1. 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引药达额头:白芷。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2. 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17. 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18. 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临床诸证主药》1、肝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3、脾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敛肺气:五味子、乌梅、诃子、粟壳。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龙骨。8、胃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9、大肠补大肠...
讲讲水气病的心得讲讲水气病的心得我看大家对水气病很感兴趣,简单谈谈我的看法。水气病必须有水肿,并且用手按后凹陷不起,要等会儿才能恢复正常。至于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的是腹部肿大,但是按之不凹陷,所以,医圣说,水饮所作,而没有说,水气病。下面枳术汤,也是腹部肿大,同样按之不凹陷,同样不属于水气病,而属于水饮病。
尿少色赤不用;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1.睡眠如何?尿量多少?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
温中行气 药物配对:厚朴 — 青皮、陈皮,如厚朴散;温脾止血 药物配对:附子 — 白术、灶心土,如黄土汤;温脾攻下 药物配对:附子 — 大黄,如温脾汤。温脾助阳 药物配对:干姜 — 草果仁、附子,如实脾汤;燥湿健脾 药物配对:苍术 — 厚朴、陈皮,如平胃散;补脾益气 药物配对:党参 — 黄芪、白术,如扶脾散;补中健脾 药物配对:人参 — ...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可理解为气虚外感,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可理解为气虚外感而中气虚较重,桂枝二越婢一汤则是气虚外感较重且兼有里热。关于五苓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二方桂枝之取舍,唐容川云:“五苓散是太阳之气不外达,故用桂枝以宣太阳之气,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是太阳之水不下行,故去桂枝加苓术以行太阳之水,五苓散重在桂枝以发汗,...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