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卷四·温病”:小柴胡加黄连牡丹皮汤33、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33、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34、大黄黄芩地黄牡丹皮汤34、`黄连黄芩栀子牡丹皮芍药汤34、猪苓加黄连牡丹皮汤34、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34,35、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35、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35、大黄香蒲汤`35、茯苓白术甘草汤35、`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皮汤36、栀子汤`36,37,66、白...
★抵当汤:“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久有瘀血,故令喜忘,用抵当汤。”其理可寻根《灵枢·大惑论》曰:“上气不退,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为上,故善忘也。卫气不待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瞑矣。”依此等条文,可知在临床上抵当汤能用于...
《伤寒论用药全解文字试读版》一.当然贯彻其中的是六经辨证系统,这个六经辨证系统从古至今的大部分中医都没有疑惑,这个六经讲的是人体的脏腑经络,结合《黄帝内经》来看,风寒进入人体之后会有一系列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是根据脏腑的强弱厚薄,人体的禀性来进行流转的,也就是《医宗金鉴》里讲的:跟随蔡长福老师学习六经辨证思想,编写《...
如何研究《伤寒论》和中医。如何研究伤寒论和中医应该如何来研究《伤寒论》乃至于整个中医?我觉得,如果我们都能够做到用经典指导临床,中医的临床疗效会大大的提高!就是我们后世大部分中医内科方面的书,都是本自《伤寒》、《金匮》的,比如说吴又可的达原饮是小柴胡汤加减而成,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变方。再如芍药甘...
从七味药去理解伤寒论,然后你就会知道伤寒的核心思维了,不过在讲这七味药之前,先看看一条伤寒条文,再给你配上整条的细解,先看看伤寒思维到底是如何的:条文中是桂枝汤,这桂枝汤,起名就用桂枝,可见,桂枝是主药,我们从用药去理解伤寒,应该怎么理解呢?看邪气的路线图,邪气的兵力部署图,我们读伤寒,从药性去切入,就是从邪气去切入...
仲景思维。运用桂枝汤的依据: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和更年期的症状描述相似,又有脉的支持,当然可以断为太阳病。一言以蔽之,要想...
知病必先知证——《伤寒论》中的辨证方法。临证许多病证,往往具有双重性或多义性,用推理的方法很难辨明属何方证。正如徐灵胎所说:“知病必先知证。凡一病有数证,有病同证异者,有证同病异者,有证病相同者,有证病不相同者,盖合之亦曰病,分之则曰证,因此一证,因不同,治法亦异,变化无穷。当每证究其缘由,评其情况,辨其异同,审其真...
一、 什么是主证,为什么要先抓主证《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并于每一方证中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先决条件。阳明之为病的胃家实的主证;三、变证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主证和兼证,都随六经方证而出现。比如《伤寒论》的夹杂证,除小建中汤和炙甘草汤治挟虚证外,还有夹饮气的小青龙汤证,...
中医病机十九条中医病机十九条。意指一般因上焦气机不利而出现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状,多属肺的病变 (4)诸湿肿满,皆属於脾。(5)诸热“瞀瘛”,皆属於火。(14)诸暴强直,皆属於风。(15)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於热。意指一般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於热。(16)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於火。(17)诸转“反戾”,水...
裴老强调:《伤寒论》篇章中的方证,为何用此方此法?裴老言到:现今很多中医用药,只依现代中药学所言及的功用,却没想到《伤寒论》用药是根据《神农本草经》、《汤液》的药理而用药处方的!如痞证:一个心下痞,因证之轻重,就设立了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从桂枝汤、桂麻各半汤、小柴胡汤、桃核承气汤等,可纵观...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