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书阁 IP属地:湖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史海钩沉|通山明朝出了个大人物。朱侍郎(1492——1566)祖籍通山,生于通山,长于通山。朱廷立赶忙站起来回答说:“通山是微臣的家乡,百姓贫寒。万岁曾为通山免过粮,臣铭记皇上的恩泽。现在家乡遭受大旱……”朱侍郎的故宅,如今已成一片荒地,少数后人留守此村,守护着遗址,大多移居到县城,县城的朱家大屋供奉着历代先人的牌位,从朱侍...
通山木雕,刺绣于木板便是天工。明洪武“三清湖广九洗川”事件,使许多通山土著居民迁湘南、入壮乡、并江西,通山的木雕艺人将木雕技艺也随之带入到当地,至今保存在湘、赣一带的木雕风格明显带有通山木雕的印记。通山木雕长期在民间活态传承,是通山木雕技艺的传承人获取先辈创造能力、掌握运用通山木雕技艺的基本途径,发掘、研究、利用通山...
湖北通山木雕。明洪武“三清湖广九洗川”事件,使许多通山土著居民迁湘南、入壮乡、并江西,通山的木雕艺人将木雕技艺也随之带入到当地,至今保存在湘、赣一带的木雕风格明显带有通山木雕的印记。通山木雕长期在民间活态传承,是通山木雕技艺的传承人获取先辈创造能力、掌握运用通山木雕技艺的基本途径,发掘、研究、利用通山木雕和其传承历史...
木板上的“刺绣”“叮叮嘣嘣……”在咸宁市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二楼,木雕师傅成希正在指导四名徒弟练习雕刻狮子,房间里樟香四溢。房屋建成后,在当地木雕行业引起轰动,2012年熊氏木雕厂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年,通山木雕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希被评为木雕文化第五代传承人。“通山的木雕...
通山木雕。通山木雕艺术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证,但据史记载,北宋置县之前,通山境内就有了以木雕为职业的手艺人,至明清通山木雕作品已日趋完美。千余年来,通山木雕始终是通山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达的主题,既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具有实用与美观统一的特性。通山木雕在题材内容、装饰范围上,集...
茶礼茶俗:别有风味的通山茶俗。唐代的茶叶大师、后来被称为“茶圣”的陆羽,所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北宋沈括著的《梦溪笔谈》等书中,均有通山产茶的记述。《湖北通志》载:“茶出通山者上。”同治六年(1867年)《通山县志》载:“三界尖在县南九十里,为通邑诸山之祖,迹有龙发迹之处,昔产云雾茶入贡。”通山不仅盛产茶叶,山...
经过各县(市、区)申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市文体新局报请市人民政府审批公布等程序,我市新增“崇阳《洪下脚盆鼓》”、“崇阳花鼓戏《打锣腔》”、“《通山刺绣》”、“《通山剪纸》”、“《通山竹雕》”、“《咸安竹雕》”、“《羊山纸》制作技艺”、“《杨芳林瑶山红茶》制作技艺”、“《簰洲鱼圆子》”、“《旗...
孝感雕花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当时孝感的剪纸风尚已与民俗密切结合,当地民众习惯于“人日剪纸为人,或镂金箔为人”。鄂州雕花剪纸流行于鄂州的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1935年鄂城花样剪纸工会成立,以戴汉生、廖云鹏为会首,会员达到150人,剪纸艺人活动的...
通山剪纸。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通山剪纸溶合北方剪纸苍劲有力、浑厚神韵的气势和南方剪纸剔透秀丽、明静清雅的色调,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内容方面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在南鄂大地独树一帜。通山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随着艺术的传承和时代的发展,通山剪纸已改变了传统...
那些茶油飘香的岁月。城市的车水马龙,景致的娇揉造作,如今在我眼里尽如一缕残云,悉似一抹斜阳,记忆寥寥,痕迹模糊,几时放牛用空心草吸野山茶蜜,用竹竿敲打山茶萢,用茶油炒饭,焖豆腐,一直令我难忘耿耿,永留馨香。家乡人的容颜,犹如山茶果一样,纯厚朴实,青春不老,家乡人的精神,就像山茶树一样顽强勤劳,饱经风霜;家乡人的性格,...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