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云天图书馆 IP属地:上海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4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曹溪不断思想。曹溪之对境心数起,空谷之遇呼而声起也;尝述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惠能大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有人诵念六祖惠能大师作的偈:“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
众生心本净,所以众生心就是佛心。二、无念为宗——明心见性的上乘心法。从“无念”的角度来看,如果将心分为染、净,并内观与染心相别的清净心的话,那同样也就心有所住、心有所缚了。[8]我们看到,由于中国佛教既发扬了印度佛教“真俗不二”、“即人世而出世”的“中道”思想,也吸收了儒、道思想的“心性一体”、“自觉自悟”的心性模式,及...
谭毅:《坛经》小扎。禅宗强调我们看到的,意识中的这个世界是幻象,我们应该回到世界的原初状态去经验真实。看山是山:日常的观点。人们写作的禅诗,如“桥流水不流”等等,表面上看是在打破语言的逻辑,但它只是在语言逻辑的内部来打破语言逻辑,这真的能够破除语言本身吗?(谈到陶渊明,其身上存在的是诗经传统,历史上的四大诗人,屈原,...
此时一切世间现象,随缘起灭,都是本心本性。进一步说,一切世间现象与人的识心相对,有识心才有所见一切世间现象,有世间现象才有能知这些现象的识心。执波涛汹涌而不知是水,即是幻心执著万法为真实而不知本心本性,便是世俗知见,是此岸;形状不碍场所,犹如“恶法善法”,不碍性空,因为“万物色象”都是本心本性。依据上述理论,本心本性...
章权才:《坛经》善知识大义研究。智觊《法华文句》卷十,对“善知识”作了区分,分为四类:“善知识能作佛事,此则外护善知识;示教利喜者,此则教授善知识;所谓化导令得见佛者,此则同行善知识;令人菩提,此则实际实相善知识。”四类善知识,作用最大、评价最高的,是第四类即实际实相善知识,也叫真实善知识,菩萨四诸佛四世尊等均属此类...
林崇安:坛经中的阿含精神。依据阿含的观点,修习正法后,就在此世,可以亲见烦恼的不断减除,在此时此刻就可以得到正法的利益,不用等到来世,这种「现法」的精神,在《坛经》中一再地被强调出来,例如,韦刺史问及「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西方」的问题时,六祖惠能说:依据阿含的观点,正法的实践是不待时节的,也就是说,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践正...
而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南宗则主张顿悟成佛,在慧能看来,人人自心本有佛性,所以不需要长期修行,不需要大量施舍财物,不需要吟诵佛经,只需及时去除妄念,觉悟本心,顿悟佛性,立即就可成佛。一切众生本有佛性,都具备成佛的内在根据,而佛性是一种至极之性或完整的真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觉悟佛性,不能今日悟一部分,明日悟一部...
慧能《坛经》的“心”性净自悟说。——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引自《坛经》[12]],并指出众生的迷惑是由于有“妄心”、“迷心”、“邪心”、“毒心”。慧能提倡行直心,以自净其心,回归本心。慧能在强调心对性的依存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从心地开发本性,他说:“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注释:《坛经》...
刘禹锡: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并序。元和十一年某月日,诏书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諡曰大鉴。马公敬其事,且谨始以垂后,遂咨于文雄,今柳州刺史河东柳君为前碑。后三年,有僧道琳率其徒,由曹溪来,且曰:“愿立第二碑,学者志也。”复五百岁,而达摩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旦之睹白日。自达摩六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异同。...
柳宗元:曹溪第六祖赐諡大鉴禅师碑并序。扶风公廉问岭南三年,以佛氏第六祖未有称号,疏闻于上,诏諡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为人师,会学去来尝数千人。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其道爰施,在溪之曹,厖合猥附,不夷其高。惟师教所被,洎扶风公所...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