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早在西周到春秋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尤其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
文人五言诗是在民间歌谣和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五言只比四言多了一个字,但它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世格律诗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其中比较有成就的流派有:以王士稹为代表的神韵派,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以袁枚、赵翼为代表的性灵派,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
中国诗学理论讲座之?诗的理趣 诗的理趣 作者:徐有富。如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吴可的《学诗》诗。蒋孔阳在《形象和形象性》一文中曾批评道:"有的所谓''哲理诗'',如佛家的偈语等,虽然思想是被装在诗的形式里面的,但因为没有个性,所以没有诗的形象,不能称为真正的诗。正因为诗的...
中国诗学原理讲座之诗言志诗言志作者:徐有富一 "诗言志"是诗论的开山纲领。朱自清在《诗言志辨 序》中指出:就诗歌理论而言,"''诗言志''是开山纲领"。"诗言志"的观点也为文艺理论者所普遍接受,如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篇对此观点作了充分肯定:"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是以...
这些诗论都以评论《诗》、《骚》为主题而展论述,《诗大序》可算是总结先秦以来诗歌接受和创作经验的一篇通论,主要阐述"作诗言志",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诗的性质和特征,将儒家种种诗歌观念进行了第一次组合,儒家诗教在批评领域完整地、正式地确定下来了。这七百年间的诗学发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诗歌理论发展的多元化,二是诗歌...
因为,诗歌的审美功用离不开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歌的审美特征显示着诗歌的审美价值,体现着诗歌的审美功用,具有这种审美特征的诗歌才有审美价值,才能发挥审美功用。对诗歌景、象、境在表情达意功能方面的探索及景、象、境双重性对诗歌审美功用的意义的论述,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显著特色,它显示了古代诗学的理论深度,古人的探索和论述不但...
古人所论涉及风格成因、风格形态、作品风格、诗人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诗体风格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风格论的庞大理论体系。第四节 时代风格、地域风格、诗体风格  由于影响诗歌风格的因素十分复杂,因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诗体,都有不同的风格。中国古代诗歌确实存在较明显的地域风格,诗歌地域风格的多姿多...
第十章 诗歌审美特征论。司空图认为,诗有诗内景、诗内象,又有诗外景、诗外象,其诗外景、诗外象是虚渺朦胧、模糊飘忽的,正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一样。意境中的景物之所以具有表情性,一方面因为这些景物对象是经过诗人感情心理加工提炼的结果,诗人以自己的感情态度去选择景物并描写入诗,这些景物是诗人心化、情化的景物,与现实中的...
古代诗论家的诗人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一是诗人的道德精神修养:“诗者源于德性,发于才情”[1],“诗是心声”[2]②,诗是诗人心灵精神的表现,诗人的道德精神与诗歌作品息息相关,道德精神修养是诗人论的核心。第二节 诗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诗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种精神结晶,它存在于诗人的精神意识之中,当诗人...
枯桩者,死法也;杜甫是较早重视诗歌句法的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17]杜甫以善于锤炼诗句著称:“句法,老杜最妙。”[18]黄庭坚在艺术上受杜甫影响,亦特别重视句法,如《寄陈适用》云:“寄我五字诗,句法窥鲍谢。”《题韦堰马》云:“一洗万古凡马空,句法如此今谁工?”《与王观复第二书》...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