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0 篇文章 |
|
(清)丁以诚、费丹旭 江蕃像 南京博物院藏。禹之鼎 少壮三好图(乔浣尘像) 南京博物院藏。(清)嵇枢 吴攘之先生七十岁后小像 南京博物院藏。(清) 柳遇 微雨锄瓜图(宋至像) 南京博物院藏宋至出身清代藏书世家,官至浙江提学使。(清)杨晋、王翚 沧浪濯足图(杨宾像) 南京博物院藏 康熙十七年,举应“博学宏词科”,杨宾拒...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5-11 21:34 |
这种方法在拍摄建筑、水景、人像中用的最多,你用过吗?建筑、山川、水景、人像等题材都大量运用对称式构图法,对称构图的优点是画面端庄严谨,色调和谐统一,画面上的元素相互呼应,具有图案美、均衡美和观赏性,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拍摄主题的庄重感。这种构图方式主要用于在水面、镜面、路面等有镜面倒影的画面,主体为实,倒影为虚,虚与实形...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0 22:18 |
这种方法在拍摄建筑、水景、人像中用的最多,你用过吗?建筑、山川、水景、人像等题材都大量运用对称式构图法,对称构图的优点是画面端庄严谨,色调和谐统一,画面上的元素相互呼应,具有图案美、均衡美和观赏性,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拍摄主题的庄重感。这种构图方式主要用于在水面、镜面、路面等有镜面倒影的画面,主体为实,倒影为虚,虚与实形...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0 22:13 |
2.三分法构图法,又分为水平三分构图和垂直三分构图两类。许多手机的相机应用都支持通过点击屏幕上的物体来调整对焦和曝光。三分法则是一个简单的技巧,你可以通过目测或者相机自带的网格线将画面进行横竖三等分,然后将拍摄物体放在竖线或者是横竖线相交的地方,最后保持地平线与水平线的平行度拍摄时,能够获得更稳定的效果。除了手机的自带... 阅5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19 08:08 |
问题一、主体太大太正很多网友在拍摄中都喜欢把花朵放在画面中央,而且占画面的比例很大,如下图所示。问题二、背景太杂太乱第二个常见问题就是背景太乱,比如下图中杂乱的树枝。二是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降低杂乱背景对花卉主体的干扰。问题三、主体曝光不足有时候我们在逆光拍摄时,背景亮度高、主体亮度低,容易造成主体曝光不足的情况。 阅4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13 23:30 |
学会摄影基础,助你拍大片。通常我们认为一张好照片要有四个要素:主题明确、主体突出、布局合理、后期得体。一张照片中一定要突出一个主体。我们在拍照的时候,可以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虚实对比,让我们画面的主体突出出来。在有主题、主体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的画面布局的合理性,可以使图片更有欣赏性,值得一提的是照片中的主体足够突... 阅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12 09:49 |
一个很霸气的场景,云雾围绕着群山,阳光透过云雾有明暗光影的变化,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点是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匹马,在这样的大场景中,位置绝佳。第一张是横构图的裁剪,保留场景的大气,把马的位置放在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这两种照片第一张的光线太平淡,但问题不明显,第二张鼻子旁边出现了明显的三角光,明暗对比很强,画面就比较硬...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2-04 23:24 |
拍花,一定要带点中国元素。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中国特有的元素,如果拍花能把这些元素考虑进去,你就会拍出别人不一样的照片!花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窗的一种装饰,花窗是美化的形式,既实用又带有装饰效应,花窗多见于中国古典建筑中,在现代建筑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果加上特色的中国建筑,再搭配红墙的背景,中国味足。徽州建筑又称徽派建筑...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2-02 20:52 |
来学这5个冬日摄影技巧。就是像图2这样,在拍摄的时候,寻找一些线条,尤其是当从上往下俯拍时,这个技巧特别好用,看图2这张照片,远处有一个向上的弧线,贯穿这张照片,小狗拉着车,形成的车辙,有一个不太明显的s型曲线,这些大一点的线条,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简约,虽然画面当中,只有黑色和白色,但是照片,并不会看起来很简单。在冬天,无...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1-20 20:59 |
再看图4,遇到这样的场景,乍一看,你会觉得很美,因为你会留意到照片中的树,照片中的画,照片中的凉亭,照片中的水面,但如果把他们都汇集在一张照片上,就会像图4这样,让你感觉,元素多,照片没有重点,感觉很空洞。这些长的线条,都会引导观者的视线,看照片的人,会顺着这些线条,观看照片,就像你去某处参观,会顺着指引走路一样,更有... 阅6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2-11-28 2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