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真好263 IP属地:湖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0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三穴五针一火罐”治疗痤疮。王老师的“三穴五针一火罐”治疗痤疮效果显著.所谓三穴就是:大椎、血腧(2)、膈腧(2);一火罐就是在大椎穴上针后加罐。疗效显著,3——5天施术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可痊愈。血俞穴即血脉络,也就是背部脊柱旁开1.5寸附近的临床阳性反应点,红色或淡紫色。必须找左右对应的两个反应点,称之为血...
十二经络穴位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即手太阳小肠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
此方给你穿件“铁布衫”,今后你不用愁了。准备黄芪40克,白术、防风各20克,桔梗30克,百合40克。我们首先看到了黄芪、防风和白术。至于其中的白术,主要作用在于健脾固本,仿佛总督粮草后勤部长,为身体源源不断提供免疫力,帮助防风和黄芪祛风解表、益气御邪。肺主皮毛。总而言之,这个办法武器先进(玉屏风散为主),温和有度(百合滋阴清...
以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右手拇、食、中指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于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患者有酸、胀、麻、沉感觉,说明针体进针过深,已深入筋膜下层,应将针调至皮下浅表层。(1)腕踝针进针,应以不痛为佳,如进针时有痛感,需调整针的方向或将针退至皮下表浅部位再重新进针...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弹罐法弹罐法是指在罐具吸定以后,用手指弹击罐体,或提罐上下快速震颤的一种拔罐方法。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是指刺络放血与拔罐配合应用的一种拔罐方法。是指用三棱针,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等)刺激病变局部或小血管,使其潮红、渗血或出血,然后加以拔罐的一种方法。此法在临床治疗中较常用,而且适用证广,见效快,疗效好,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清热止痛、疏经通络等功能。方法:先在局部刺络出血...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针罐法  针罐法是指先在一定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刺激量后,将针留原处,再以针刺为中心,拔上火罐,以增加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此法也可先在待拔穴位上针刺得气后立即出针,在针孔处拔罐,可吸出少量血液或组织液。针罐结合,增强了对经络穴位的刺激量,常用于比较顽固的病证,如中医所指的“痹证”。用针罐法应该注...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提罐法提罐法是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加强对皮肤和穴位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先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皮肤上,然后将罐上提拉动皮肤,再恢复原状,这样反复、轻柔、均匀地来回提拉多次,至皮肤出现瘀血为止。此法常用于拔腹部的穴位。提罐法应注意用力要适中,力量过大容易把罐拔掉,过小则达不到刺激量。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摇罐法先用闪火法将罐拔在皮肤上,然后均匀而有节奏地摇动吸拔在皮肤上的火罐。这样反复的牵拉,增加了对穴位或皮肤的刺激量。摇罐时应注意用力要柔和,速度不宜过快,摇动的角度要适宜,太大容易把火罐摇掉或者病人不能耐受,太小达不到刺激量,起不到摇罐的作用。
常用罐法及其特点--闪罐法闪罐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拔罐手法,一般多用于皮肤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蘸有适量酒精的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然后将罐立即起下,按上法再次吸拔于施术部位,如此反复拔起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采用闪火法注意操作时罐口应始终向下,棉球应送人罐底...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