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江湖444 IP属地:湖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0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医学源流论》徐大椿。
古者大人之学,将以治天下国家,使无一夫不被其泽,甚者天地位而万物育,斯学者之极功也。若夫日救一人,月治数病,顾此失彼,虽数十里之近,不能兼及。王公大人,圣贤豪杰,可以旋转乾坤,而不能保无疾病之患。一有疾病,不得不听之医者,而生杀唯命矣。夫一人系天下之重,而天下所系之人,其命由悬于医者。余少时颇有志于穷经,而骨肉数人疾...
卷上.元气存亡论养生者之言曰: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所谓定分者,元气也。至于疾病之人,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亦有因误冶而伤及元气者,亦有元气虽伤未甚,尚可保全之者,其等不一。故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则百不失一矣。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若夫预防之道,...
卷上.躯壳经络脏腑论凡致病必有因,而受病之处则各有部位。故邪之伤人,或在皮肉,或在筋骨,或在脏腑,或在经络。其初不在经络,或病甚而流于经络者亦易传。经络之病,深入脏腑,则以生克相传。惟皮肉筋骨之病,不归经络者,则不传,所谓躯壳之病也。至于躯壳脏腑之属于某经络,以审其针灸用药之法,则《内经》明言之,深求自得也。
卷上.表里上下论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浅深。欲知病之浅深,先知病之部位。若夫病本在表而传于里,病本在里而并及于表,是为内外兼病,尤不易治。若夫病本在上而传于下,病本在下而传于上,是之谓上下兼病,亦不易治。所以然者,无病之处多,有病之处少,则精力犹可维持,使正气渐充,而邪气亦去。以此决病之生死难易,思过半矣。
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元阳。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时升降。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惟元阳则固守于中而不离其位。故太极图中心白圈,即元阳也,始终不动,其分阴分阳,皆在白圈之外。所以治元气虚弱之人,用升提发散之药,最防阳气散越,此第一关也。《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故阴气有余则上溉,阳气有余...
卷上.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痛痒,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全不关着,无病之处,反以药攻之。故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而又知其七情六淫所受何因,然后择何经何脏对病之药,本于古圣何方之法,分毫...
卷上.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曰:然则用药竟不必分经络脏腑耶?故以某药为能治某经之病则可,以某药为独治某经则不可;故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
卷上.肾藏精论精藏于肾,人尽知之。夫精即肾中之脂膏也,有长存者,有日生者。肾中有藏精之处,充满不缺,如井中之水,日夜充盈,此长存者也;《易》云:井道不可不革。盖天下之理,总归自然,有肾气盛者,多欲无伤;肾气衰者,自当节养。曰:此亦无咎无誉,惟肾气略坚实耳。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也。
卷上.一脏一腑先绝论人之死,大约因元气存亡而决。故患病者,元气已伤即变危殆。盖元气脱,则五脏六腑皆无气矣。如心绝则昏昧不知世事,肝绝则喜怒无节,肾绝则阳道痿缩,脾绝则食入不化,肺绝则气促声哑。又诸脏腑之中,惟肺绝则死期尤促。盖肺为脏腑之华盖,脏腑赖其气以养,故此脏绝则脏腑皆无禀受矣,其余则视其绝之甚与不甚。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