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孟子注疏》漢-趙岐、宋-孫奭。孟子注疏 十四卷。然朱子作《孟子集注或問》,於岐說不甚掊擊。至於書中人名,惟盆成括、告子不從其學於孟子之說,季孫、子叔不從其二弟子之說,餘皆從之。今證以孫奭《音義》所音,岐注亦多不相應(語詳《孟子音義》條下),蓋已非舊本。至於《盡心》下篇「夫子之設科也」,《注》稱「孟子...
邕字宗儒,樂安青州人。顗字景倩,荀彧之子。又列晉衛瓘、繆播、欒肇、郭象、蔡謨、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孫綽、周瑰、范甯、王瑉等十三人爵裏於前,云「此十三家是江熙所集。惟「江厚」作「江淳」、「蔡溪」作「蔡系」、「周懷」,作「周瑰」,殆傳寫異文歟?至「臨之以莊則敬」作「臨民之以莊則敬」,《七經孟子考文》亦疑其「民」字為誤...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論語注疏》魏-何晏,宋-邢昺。論語注疏 二十卷。魏何晏注,宋邢昺疏。知今本為後來刊版之省文,然周氏與周生烈遂不可分,殊不如皇本之有別。考邢昺《疏》中亦載皇侃何氏諱鹹之語,其疏「記其姓名」句則云:「《注》但記其姓,而此連言名者,以著其姓所以名其人,非謂名字之名也。今本二十卷,蓋後人依《論語》篇第析之。...
唐 韓愈 李翱 注。舊本題「唐韓愈、李翱同注」。中間所注,以「韓曰」、「李曰」為別。而李漢作《韓愈集序》,則稱有《論語注》十卷,與籍詩異。然唐李匡乂,宣宗大中時人也,所作《資暇錄》一條云:「《論語》『宰予晝寢』,梁武帝讀為寢室之寢。此本為明範欽從許勃本傳刻,前載勃《序》,仍稱《筆解論語》一十卷,疑字誤也。又趙希弁《讀書附...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孟子音義》宋-孫奭。孟子音義 二卷。《孟子音義》二卷。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於群經皆有《音義》,獨闕《孟子》。奭奉敕校定趙岐《注》,因刊正唐張鎰《孟子音義》及丁公著《孟子手音》二書,兼引陸善經《孟子注》以成此書。陳振孫雖改晁氏之例,列之於經,然其立說,乃以程子為詞,則亦非尊《孟子》,仍尊程子而已矣。考...
「請討陳恆」一章,軾以為能克田氏則三桓不治而自服,孔子欲藉此以張公室。齊間孔子,魯君大夫已受其餌,孔子不去則坐受其禍。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孟子解》宋-蘇轍。孟子解。《孟子解》一卷。十六章論孔子以微罪行為上以免君,下以免我;惟十一章謂學聖不如學道,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以孔子之論性難孟子之論性,十五章以智屬夷惠、力屬孔子,十七章以貞而不亮難君子不亮,二十一章以形色天性為強飾於外,皆未免駁雜。
」又引或人言,謂用之書乃鄒浩所著,托之用之。考《宋史·藝文志》別有鄒浩《論語解義》十卷,則浩所著原自為一書,並未托之祥道,疑或人所言為誤。此本有祥道《自序》,首題「門人章粹校勘」,而每卷皆標曰「重慶陳用之真本經論語全解」,未詳其義。又如「臧文仲居蔡」章,則云:「冀多良馬稱驥,瀘水之黑稱盧,蔡出寶龜稱蔡。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孟子傳》宋-張九成。此本為南宋舊槧,實作「孟子傳」,不作「孟子解」。惟注是書,則以當時馮休作《刪孟子》,李覯作《常語》,司馬光作《疑孟》,晁說之作《詆孟》,鄭厚叔作《藝圃折衷》,皆以排斥《孟子》為事,故特發明於義利經權之辨,著《孟子》尊王賤霸有大功,撥亂反正有大用。王若虛《滹南老人集》有《孟子辨惑...
《四庫全書經部四書類-尊孟辨/續辨/別錄》宋-余允文。尊孟辨。《尊孟辨》三卷、《續辨》二卷、《別錄》一卷。今考《永樂大典》所載,凡辨司馬光《疑孟》者十一條,附《史剡》一條,辨李覯《常語》者十七條,鄭厚叔《藝圃折衷》者十條。《續辨》則辨王充《論衡·刺孟》者十條,辨蘇軾《論語說》者八條。冠原《序》於前,而系朱子《讀余氏尊...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