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研究中心 IP属地:江苏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8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德经.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有真学问的。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只有贡献施与,不和人...
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到香甜的食物,穿着漂亮的服饰,住在安逸舒适的住宅里,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声都可以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不索取,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德经.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天下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它无坚不摧,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替代它。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称得上是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歟(yú)?天之道,损有餘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圣人就可以从中有所作为,而又不居功。圣人是不愿意显示...
德经.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译文: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与死是同类的,柔弱与生是同类。
德经.第七十五章 贤於贵生。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因为统治者榨取的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遭受饥荒。人民之所以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强作妄为,所以人民才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
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勇于表现刚强的人容易送命,善于表现柔弱的人反而能够生存。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宽缓从容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
德经.第七十二章 自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统治者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压榨人民使人民难以生存。想要不被人民厌恶,就不要压迫人民。所以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不自持己见,不自我表现,但求自爱而不自显高贵。
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才算是高明有见识。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