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米棒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7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它散寒比附子理中丸好,祛湿比参苓白术散强,治寒湿老胃病效果好。
救阳三方应以附子为主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148)《伤寒论》从命名剂量看,四逆汤以甘草补中益气为君;《医理真传》卷一辨一切阳虚正法中提到“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
理中汤加吴茱萸代替附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158)《伤寒论》理中汤,《金匮要略》名人参汤,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同量组成,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对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纳呆、消化不良,很起作用。张老本文的题目中提到的加吴茱萸可以代替附子,小郎中认为不妥,他们各有各的适应症,理中汤加吴茱萸相当于理中汤合了一个吴...
附子理中丸巧搭配,不仅治疗脾胃虚寒,还可治这6种病。第二个搭配人参归脾丸,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虚则气血生成不足,无力向上供养心血,就会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那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喜欢发呆,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逐渐下降,腹痛胃口差,浑身无力等症状,那就可搭配人参归脾丸健脾养心。
适合: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的人辨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虚后气血生成不足,导致气血亏虚表现:怕冷,小腹凉,有脾胃问题,并且脸上没气血,嘴唇颜色淡,容易出现心慌,四肢乏力,失眠多梦易醒等情况。适合:脾胃虚寒,同时肝气郁滞的人辨证:肝郁后就容易影响脾胃正常工作表现:除了怕冷,手脚冰凉,小腹凉,有一些脾胃问题外,还会出现...
黄连上清片是一种搭配了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等中草药的中成药,通常以片剂的形式出售。黄连上清片在治疗胃炎和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表现出色。黄连上清片是药店里的一颗宝藏,拥有多种出色的抗炎疗效,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的治疗。我们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您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黄连上清片以及其在疾病治疗...
温肾补脾的良方——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丸能补肾助阳,温中健脾,可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与理中丸相比较,桂附理中丸增强了补肾温阳祛寒之力,适用于治疗理中丸证又兼有四肢不温、肢冷怕凉、腰背寒凉、夜间尿频、腹泻清冷甚至出现五更泻者。温肾补脾的良方——桂附理中丸PART.3方剂方解方中肉桂、附子大辛...
附子理中丸属于治疗中下焦虚寒病证的药,所以在饭前服、空腹服是符合病证需要的。附子理中丸的服药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和饭后服的不同,其中多数文献主张空腹服。传统理论认为,治疗下焦病的药宜在饭前服、空腹服,使药物直达下焦;治疗上焦病的药宜在饭后服,利于药物达于病所。
传统理论认为,治疗下焦病的药宜在饭前服、空腹服,使药物直达下焦;附子理中丸属于治疗中下焦虚寒病证的药,所以在饭前服、空腹服是符合病证需要的。大量古今文献表明,临床使用附子理中丸,每次服用生药剂量在1.87~20g之间,说明附子理中丸的安全剂量范围较大,但多数文献记载为每次5g以下。临床小儿用量可借鉴公式:儿童用药剂量=成人用药...
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共为主药;党参甘温入脾,补气健脾为辅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附子理中丸对治疗脾胃虚寒有一定的功效,有需要的患者不妨选用。附子理中丸属于治疗中下焦虚寒病证的药,所以在饭前服、空腹服是符合病证需要的。传统理论认为,治疗下焦病的药...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