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19 篇文章 |
|
毛主席致黎锦熙信真少见,堪称“最美行书”,骨力洞达,瘦劲干练。题记:这是一封少见的信,也是毛主席“最美行书”的代表,这封信是写给黎锦熙的,通篇的字迹,也颠覆了我们的认识,骨力洞达,瘦劲干练,与众不同。在我们的印象中,毛主席的书信,基本上都是草书或者狂草,书写上不拘一格,变幻莫测,而这封信却非常特别,尤其是在字迹,,让... 阅8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9-13 07:50 |
智永对时间有着深刻的感知,他描绘了岁月变化中的久别与重逢,呼唤人们珍惜当下的每一个瞬间。诗人的笔触仿佛在提醒我们,无论是他所处的古代,还是我们此刻的当下,时间都是不可掌握的,我们只能以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总而言之,《久别帖》是一首引人深思的诗作,它不仅仅是对久别重逢的情感抒发,更蕴含着对历...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29 06:37 |
《爨宝子碑》此碑刻于东晋太亨四年,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由于碑体较小(通高190厘米,宽71厘米),故称“小爨”,现存于云南曲靖一中。《爨龙颜碑》,此碑刻于南朝宋代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由于碑体较大(通高338厘米,上宽135厘米,下宽146厘米),故称“大爨”,现存云南陆良贞元堡小学。《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简称''... 阅10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24 13:39 |
这份历经岁月洗刷之后依旧保存完好的迹象——《夏昶淇澳图卷后题识》,恰如一个未解之谜,弥漫着新奇、悬疑与争议。《夏昶淇澳图卷后题识》所揭示的内容震撼着每位研究者,窥视了藏画的奥秘。这份题识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对于《夏昶淇澳图卷》的重要性产生了全新的解读。之前一直以来,这幅图卷被认为是夏昶淇刻画澳洲风景的一次神来... 阅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11 22:21 |
这才是张旭“最颠”的一幅字,行笔犹如开赛车,让人看的惊心动魄。在张旭的传世书作中,大多数人只知道他酒后写的《古诗四帖》、《李青莲序》等传世名帖,极为豪纵磅礴,其实他还有一种状态写的草书比醉酒还绝,那就是他肚子疼痛难忍时写的《肚痛帖》,此作全文共有6行,30个字,内容是:“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 阅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8-10 20:20 |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他的书法作品《致若虚总管尺牍》以其天地共鸣的气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书法的艺术价值、苏轼的境界和读者的共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引发读者对这一话题的评论和思考。而苏轼的《致若虚总管尺牍》无疑展现了书法的极致之美。苏轼的境界成就了这部作品的深刻性,也是读者们纷纷获得共鸣的重要原因。... 阅1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09 08:05 |
错,他的字“一字6万金”!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他的字作品常常能够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他善于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融入到字中,使得每一个字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内涵。明代书法家文征明行草书《重九诗》欣赏。文征明行草书《重九诗》,纸本,纵112厘米,横60.4厘米。该作品共61... 阅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08 21:25 |
一声剑来,重返陆地剑仙。李淳刚,雪中悍刀行中的传奇剑客,他的剑术境界被誉为厉害非凡,令人叹为观止。没有人能够看清他的剑势,只能感受到剑影的闪烁。他的剑术功力使得他能够以一敌百,瞬间斩杀敌人,令人胆寒。李淳刚的剑术境界可谓厉害非凡:迅捷如闪电、强大无匹、精准至毫厘、飘逸灵动。李淳刚的剑术境界,堪称精彩绝伦,成为了剑客中... 阅6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8-08 21:18 |
《奉题清樾窝前古桂一首》这首诗通过行书的形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景色之中。王延凌的行书作品《奉题清樾窝前古桂一首》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作品。它展现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行书的形式传递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唤起了读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明代王延凌的行书作品《奉题清樾窝前古桂一首... 阅1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08 1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