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训书院 IP属地:山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故宫博物院藏,清 金农梅花册Lot 4435明晚期 黄花梨花卉纹葵口笔筒 D:14.7 cm. /H:15.5 cm. RMB: 1,000-2,000 黄花梨笔筒,一木整挖而制,用料厚实,木料细润,远观皮色红润,细查可见细腻纹理。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 红木雕玉兰花式口螭纹笔筒Lot 4440明晚期 紫檀花卉纹葵口笔筒 D:11 cm. /H:13.7 cm.RMB: 1,000-2,000 紫檀笔筒,整挖而...
文房奇葩——浅谈铜墨盒艺术。至此,可推断其初创期不应太久,而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嘉道已有铜墨盒的实物,从史籍和现存实物证明:铜墨盒应产生于嘉道年间,而盛行于同光时期至民国为鼎盛时期。谈到刻铜墨盒的工艺,首先要讲铜墨盒的材质,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至民国时期出现了珐琅墨盒﹑陶瓷墨盒以及白铜﹑...
关于铜墨盒制作工艺不同方法的探讨对于铜墨盒的制作工艺,吸收了中国各种制铜工艺门类,使铜墨盒这个普通文具在短短2百年间绽放出奇异的光彩,通过对自己收藏的铜墨盒分类整理,初步总结出有16大类(20种)制作铜墨盒的不同工艺,现做个简单的罗列供大家探讨(附图),欢迎大家补充指正,谢谢!烧蓝工艺墨盒,如图1-2(我曾上手见过这种墨盒,...
书案雅物笔架山明代笔架。笔架之美在于形,也胜于材,奇山形笔架置于桌案前使人足不出户即可饱览嶙峋走势,通感山川之气脉。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如杜甫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更加多样,而以山形的笔架最为多见,山峰或陡峭,或平缓,峰...
收藏铜墨盒不只寅生刻|铜墨盒。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事实上,收藏铜墨盒无需一头扎进“寅生刻”的“海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旧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有人借机牟利,制售假货,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低俗的仿制铜墨盒。因陈寅生、姚茫父等名...
赵希鹄所著《洞天清·水滴辨·晋人水盂》首次对水盂做出了评鉴:“余尝见长沙同官有小铜器,形如桶,可容今一合,号''右军研水盂’,其底内有''永和’字,此必晋人贮水以添研池者也。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研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砚滴和水注都是用于直接向砚池添水研墨的文房器具,功用相同,...
刻铜墨盒的源与流 墨盒的发展。近年出版之《陈师曾画铜》、《莲花庵写铜》中所载墨盒拓片,亦多有张氏同古堂作品。清代同光时代是第一个刻铜墨盒的辉煌期,民初到40年代末是第二个辉煌期,此后墨盒实用价值日渐被新型文具取代,刻铜墨盒几近消亡。在各类金属质藏品中(如青铜器、铜镜、手炉、各种古今金属币等),没有一种如刻铜墨盒那样,常...
赏玩 | 乌铜走银 铜墨盒中的“贵族”以铜为胎,雕刻各种花纹图案,并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在铜墨盒中,乌铜走银的工艺最为复杂:冶、制、刻、走银处理、发乌处理等,工序繁多。目前所见到的乌...
铜墨盒是流行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一种文具用品,对于铜墨盒的制作工艺,展现了中国各种制铜工艺门类,包括享誉国内外的景泰蓝和乌铜走银的制铜工艺,使铜墨盒这个普通文具在短短两百年间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6、铜墨盒全身电镀再腐蚀出图案并镀铬开窗留白,然后在开窗部分加以刻工,形...
清代玉墨床的另一特征是床面多有纹饰。清雍正.唐英制墨彩山水书卷形墨床 长8.5cm 宽4.5cm 床面平,曲沿书卷式形,卷页轴状足,足上四支烧露胎,床白釉地平整润厚,有桔皮纹,墨彩红染一幅歙地墨乡山水画卷,崖上槐柏昌茂,水櫊凌架,峰峦逶迤,峡中江水回转,一叶蓬船临岸,苍山雾雨,唯庐舍红彩,墨坊炉作,点睛之笔,画工精绝可谓&q...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