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0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嘉兴古塘村的乡土艺术,体现了生活的仪式感,也是对人生的慰藉。已过古稀之年的灶画艺人施顺观从18岁执笔至今,画过的灶头不计其数,收过的徒弟也不少,灶画艺术却濒临失传。让老人欣慰的是,去年夏天,30名小学生第一次在古塘村认识了灶头画,当场拜了师。村庄像一位老人,他的目光是黄昏时分村口亮起的灯,灯照...
老,其实是件老好、老好的事许多孩子是老人参与带大的,理应对“老”有好感、亲切感,更不应该恐惧反感。小时候跟奶奶走在路上,也总被熟人打趣问:“长大后挣钱给谁花啊?”“给爷爷奶奶花。”“哎呀,这孩子孝顺,以后你们有福了。”如果我们能达成共识:不需要任何理由,年纪大的人就是理应得到最好的资源,他们劳累一生,不该再受一点苦—...
中文到底有多美?中文之美,是传统之美,她美在历史,美在风骨。中文的词汇很美姽婳、缱绻、麦浪、潋滟、缤纷落英、静好、涟漪、微凉、翩跹霓裳、锦瑟、韶华、碧玉、清澈婉约、荡漾、惘然、皎洁、和煦中文的二十四节气很美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祈年文潭:“最冷的”文学为何能上热搜。话题的置顶内容,是这条:“如果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瞬间可以向文学敞开,那我们所感到的那种破碎和孤独感,它就可能得到陪伴或消解。”很多人对这句话颇有感触,向世界敞开了心扉,“招供”了自己和文学的关系。在这样的时刻,文学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实际上,人们或许更离不开文字、文学了。文学不是“...
刘禹锡《竹枝词》有什么象外之意刘禹锡《竹枝词》有什么象外之意 ■张立华。这次,刘禹锡为母守丧期满后,又从连州刺史改任州刺史,裴度所起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诗豪就是诗豪——既有“言志”,又有“意象”,而且志存高远、象美意妙的千古名作《竹枝词》就这样诞生了: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这两句是说...
纵观汉语三千年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语虽然历经大规模封建割据、大规模夷族入侵、大规模人口迁徙,以至方音纷歧,但依靠统一的国家体制和意志,依靠表意汉字形成的稳定的向心力量,统一和融合始终是语言发展的主流,方言也成为汉语文化多样性的沃土。以北京大学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和复旦大学张世禄先生的《汉语史讲义》为代表,我...
“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当下散文写作新动向。也许正是看到传统文化大散文的缺憾,近几年来,散文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化历史散文写作,其代表作家是李敬泽、祝勇与穆涛,他们以不同于余秋雨们的写作立场、历史观和呈现历史的方式,为文化大散文注入别样的元素,并由此引发了文化大散文的新变。“新文化大散文”与“非虚构写作”两种...
从“拉大锯,扯大锯”说起。拉大锯图 何大齐/绘。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和兴有关系的主要是由几个句子构成的复杂比喻句——前后相接的两个句子,如果前一句与语境相关,而后一句与之没有字面上的关联,这两个句子中间要是有“像”“是”等比喻词,就可以成为比喻句,引领接受者寻找二者的语义关联,如:而从形式上看,开头的句子...
我父亲总说,我是被我爷爷、奶奶宠坏了。因为当时重理轻文的高考教学风气,学校将我母亲安排给高二理科快班上课,我因为自主选择文科班,则不能再听母亲的课了。我来到母亲身边读书,父亲对我的监管权自然移交给母亲。每有老师向我母亲告状:“刘老师,你看看,这就是你家公子的作业!”母亲听完后常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一定要严加管...
拆开来说,就是汪曾祺是一个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作家,而我们今天的写作者应该向他学习,也养成从人民群众的口头学习语言的习惯。而汪曾祺的语言之所以如此美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特别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学习文学表达的方式。他强调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但主要不是指直接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也不完全是孙犁所说的对人民群...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