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藏经阁 IP属地:湖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这句的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
王阳明心学心法:四句二十八字。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王阳明对“良知”的推崇几乎无以复加,他说:“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他还说,“良知学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譬之如行舟得舵,平澜浅滩无不如意,虽遇巅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
王阳明行草《若耶溪送友诗稿》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年—1529年),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今天给大家带来王守仁《若耶溪送友诗稿》册 行草书 27×12cm×15 日本大阪博文堂影印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
这一大事件,标志着千古心学的真正开端和正式诞生,是王阳明从此迈入圣人行列的人生关键一刻。5责善:朋友之道,忠告而善道。王阳明的这些话,已经超越了朋友之道,而完全就是说话之道。综上:纵观王阳明顿悟时刻明白的这5件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可谓基础,立志可谓起步与方向,勤学推展开来就是为人处世之道,改过是修养...
王阳明谈“忙”,人忙心不能忙~王阳明像。说到底,是心主宰着一个人的一切。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人活着必须要做事情,物来顺应即可,是心不宁,所以,被各样事务虏获而找不到自在了;心性上的修养不够,去做任何事情,它的影子投射到心里,把心就搞乱了。王阳明的回答,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便成为一个“逐物”之徒,一...
王阳明、曾国藩在子女教育上的不谋而合。再看看曾国藩的功名路。虽说曾国藩记忆力不突出,但他在功名路上也算是一帆风顺,一路考取秀才、举人,二十七岁考取进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当时比王阳明还早一岁。当时是1527年,王阳明在率师出征的路上,儿子托付给亲戚,他对于儿子的期望倒不在科举功名上,在信中,王阳明认为,读...
王阳明家训:亘古不灭的教育法门。王阳明认为,人皆有良知,只要肯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如何致良知呢?最后第四点,极符合“义”的内涵:“当弃富贵即弃富贵,只是致良知;当从父兄之命即从父兄之命,亦只是致良知。其间权量轻重,稍有私意于良知,便自不安。”这就是王阳明所谓的循礼义。阳明心学认为,良知无善无恶,但良知所发出的“意”...
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我从未见过心上有过失的人会用心工作,也从未见过用心工作的人心上还会有什么过失。”王阳明说:“修身和工作,其实是一回事。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朱同志最后得出...
王阳明与曾国藩:把字写好,把人做大!王阳明与曾国藩在书法艺术上。王阳明楷书《与王侍御(王济)书》 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王阳明无意于书,却矫矫不群,这是以他的道德学问、为人之道渗透于书法的结晶。观王阳明书法,我们看到的是,书法创作亦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与体验,流露的是卓然超越的真性情。王阳明书法欣赏。王阳明草...
王阳明:一个疯癫少年的宗师之路。以《明史》所载李仕鲁事为例,朱元璋诏求理学硕儒,李仕鲁应诏,但他到任后,发现朝廷所谓尊崇理学,不过是叶公好龙,于是提出辞职“归田里”。王阳明的弟子这么记录他的形象:“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他又是怎么看弟子的呢?心学的讲学之风,于王阳明身后,在弟子王艮等人的力倡下,继续传...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