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朔铭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论语》试读——领导之道|任之堂文课第十六.接下来孔子的话则是教人治“国”之道。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里的道字可以替换为“导”,其实就是孔子再教大家领导之道,也就是领导人应该具有的德行和修养,以领导“千乘之国”。那么怎样治理一个国家,去领导地方的政治,或者是去领导一个组织、带领一个团队...
《论语》释读——曾子的三面镜子|任之堂文课十五.谈到伪诈,又涉及到《论语》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信。全句的意思可解释为,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信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这就是曾子用于修身做人的三面镜子。“信”是曾子的第二面镜子。这里曾子说的信,...
论语试读——巧言令色,鲜矣仁|任之堂文课第十四.孔子说:“满口说着使人动听的话,满脸装出和颜悦色讨人喜欢的脸孔,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在上一节里,有子的话里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表明了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的阐述。孔子认为,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有能真正达到“仁”这个学问境界的。后世在《史记·孔子...
《论语》试读--本立道生说孝悌|任之堂文课第十三.由此,举孝廉逐渐成为汉朝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手段,孝廉也成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两汉时期,孝廉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进身的正途,汉武帝以后,迄于东汉,不少名公巨卿都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事实上,举孝廉的现象应该说在先秦周天子制下的...
《论语》试读——世事洞明皆学问|任之堂文课第十二.通读《论语》全篇,我们会发现,孔子的思想观念里,学而时习是为了获得“学问”。并不是在宣扬一种法律条例,它是更大而化之的道德教化,有制身的,有制心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论语》作为一部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行动指南和修心法则,孔子在《论语》中所叙说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谆谆教诲我们...
《战国策·楚策四》和刘向《叙录》载有《史记》未记之事,说有人向春申君进谗言,以荀子为兰陵令会不利于楚,春申君“于是使人谢孙子”,结果荀子离楚赴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自称“后儒”,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荀子有取于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
君子如向矣。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
一为“衰世”,也就是乱世,人类历史是衰世多。如西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所谓“理想国”。其次是道家的思想“华胥国”,所谓黄帝的“华胥梦”,也是一个理想国,与柏拉图的思想比较,可以说我们中国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们回转来看《春秋》的“三世”,它告诉我们,人类历史衰世很多,把衰世进步到不变乱,就叫“升平”之世。我们《礼运...
【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郑人伐卫。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邾人、郑人伐宋。【隐公六年】春,郑人来渝平。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冬,公会齐侯于防。【隐公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冬十...
我读春秋——浅说《春秋》(上)|任之堂文课第九.可见,在孔子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春秋。《春秋》作为鲁国的编年史,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以鲁国为主的春秋时期的大事。《春秋》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言微,谓简略也,义大,藏褒贬也。凡文万八余字,叙二百六十余载之史”...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