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05 篇文章 |
|
练好太极推手的七大要旨......谢远基。推手是太极拳的核心概念,是中华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一种训练方法,人们也称之为太极推手、打手、揉手、擖手。各式太极拳和国家套路的推手的形式很多,虽然叫法不同,但大致上可以分为推平圆、推立圆、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一进一退推手、三进两退推手、两进三退推手、大推手、... 阅268 转22 评0 公众公开 17-04-04 18:49 |
太极拳技击要诀歌二首......李万斌。一、实战操练歌。太极拳法妙无穷,技击对抗窍诀生。掤手身臂要圆撑,动静虚实随意攻。逢手遇掤莫入盘,黏粘不离得着难。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中功。轻重虚实要审视,重里显轻必发手。二、五字要诀歌。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掳手随身靠,捆时反劲欺。动手先看肩,指手在胸前。肩偏手必到,身仰脚必发。 阅278 转32 评0 公众公开 17-04-04 18:30 |
拳论云:“牵动往来气贴背,命意源头在腰隙。”“沉肩坠肘,松腰敛臀。”拳友一旦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两肩高耸、背部僵硬、臀部撅起、腰部前挺,这就不符合太极拳行拳风格特点,也就可以说,它缺乏太极拳的外在感觉,这种状态就称为“太极外感”的缺失。在行拳走架途中,能在拳势动作中找到以上的八法、理解太极拳的五门,也就是说在整体动作架构上不断去... 阅241 转14 评0 公众公开 17-04-02 20:06 |
太极拳与内功......郭 渠 太极拳经典论著《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即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寥寥数语,道出了太极拳义理的总纲。“太极本无极,无极方太极”。太极拳有无极和太极两项功夫。预备式站立实为无极势站桩,故也称无极式,是无极功入门的机窍。太极拳第一式之无极功,是太极拳最奥妙之处,最简单又最难练,是... 阅534 转37 评0 公众公开 17-04-01 14:23 |
静在无极中......战 波 马德顺《太极拳经》(明·王宗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这就是说只有无极才能生太极。什么是无极呢? 无极就是无念、无象。在太极拳的术语中,把没有意念、没有姿势的状态称为无极。如果说,在宇宙中,未有天地之前叫做无极,那末有天地之后就是有极。只有通过无念、无象的无极状态才能通过静极生... 阅324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17-03-31 15:31 |
那么,就让我们先看看太极拳的拳理论是怎么说的,曰:“内劲发源泉于丹田,以脊柱为轴心,转换于腰隙两肾,通过旋腰转脊,上行则为旋腕转膀,下行则为旋踝转腱腿,缠绕运转达于四梢……先在心,后在身、以意行气,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由此产生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劲,... 阅145 转11 评0 公众公开 17-03-31 08:42 |
太极拳训练理念及方法。如42式太极拳、陈氏竞技太极拳、杨氏竞技太极拳等。太极拳有松、柔、匀、连、缓六大特点,不管普及推广太极拳还是传统太极拳、竞技太极拳都必须遵循以上六大特点,在训练太极拳中我们可以把它为四个部分加以训练。太极拳发展至今,不管何类何式太极拳,均保持了太极拳原有的风格特点,这与其训练理念的统一实分不开的;在训练... 阅291 转14 评0 公众公开 17-03-31 08:28 |
进击器是用以攻击对方的我方肢体。这掌用于攻击对方,可击对方胸,可击对方肩,这掌还是我方的进击器。子弹壳内炸药的爆炸释放能量;该能量产生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冲击力,向前的冲击力将子弹推向前方,向后的冲击力将枪身推向后方,向前的冲击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子弹获得高速,子弹以恒定的高速离开枪膛(图2)。实际上人体的肌肉互相关联,臂胸肌... 阅422 转29 评0 公众公开 17-03-26 14:11 |
浅释《杨氏太极拳老谱》之《粘黏连随》杨式太极拳第六代嫡传 中国武术七段 赵亮“粘黏连随”推手中常用的术语,它们是推手的几个重要的技术要点。连不仅是指手臂的相连,也是指己方的劲路要有意识的和对方相连。知觉运动就是听劲,通过推手的训练可以提高听劲水平,使得己方通过肌肤相触,甚至目察、耳听都可以感知对方的运动,判断出其目的和... 阅260 转15 评0 公众公开 17-03-21 13:28 |
故无阴阳,即无太极;无阴阳变化,就不是太极拳。后天卦主用,所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即太极拳内八字之用法,就是由五行而生,由五行的阴阳变化而来。三丰祖师在“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中说:“二炁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炁为阴阳,阴静而阳动,阴息而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生化,始育万物。”可知天地为一阴... 阅961 转44 评0 公众公开 16-09-07 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