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茶思禅味 至纯至简。一位台湾著名女作家曾经说过: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
品一味禅茶,论古今僧人茶事。禅茶一味:僧与茶——禅茶不可多得。说到“禅茶一味”就不得不提及两个人——皎然、陆羽,皎然是陆羽的师傅,两个人都是和尚,不仅对禅宗造诣高深,还深谙品茶鉴茶之道,对茶叶的历史甚至好茶的挖掘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胡适不信佛,故其《和苦茶先生打油诗》两首,均见茶不见禅:“想来爱惜绍兴酒,邀客高斋...
禅茶之味,可得其真?禅茶之味,可得其真?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茶与器的小物件上,天地方圆间,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一隅的宁静,端起、放下,懂得茶便懂得了人生诸多令人心碎的道理。但是,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心静了,便知道了泰然面对。繁华终归是过眼云烟,一杯茶最初再香,也会沏至无味。粗茶也好,淡饭也罢,
佛为众生,茶蕴万象。在烹茶品茗过程中,领悟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精、身体洗礼水。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
暮春时节,掸落行者的风尘,满怀闹里寻静的期待,重回千年古庭博山正觉寺,再觅禅家茶香。月华下,摇曳的枝影将馥郁的茶香洒入无边无际的时空,如梦如幻的时空中溢满了牧童弄笛的悠扬,充盈了渔舟唱晚的欢快。静心泡茶,轻拂杯中悸动的浮华,瞬间浸润天地的尽是茶香与心香。月辉如练,倾泻在禅家的茶香上,茶者陶然自得于云水之间。禅乐伴着茶...
一盏禅茶,意蕴入心。人生如茶,闲时煮一壶,茶水即可入心,涤心。心若清静,不求一世荣华,只愿半盏禅茶,清欢润喉,意蕴入心,饮醉烟火流年,滋养盛世光阴。当茶入口时,那香,那清,那幽,那远,那韵是喧嚣里飘来的一缕荷香,是冬雪后走来的一个春天。累了,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沿途的风景,喝一杯茶,读一本书,安详午后,岁月静好,现世...
茶中的四种禅意。自古以来,禅茶不分家,究其原因,是因为茶中有四种禅意,甚至可以说,茶本身便是禅。茶亦苦,《本草纲目》记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茶苦后回甘,苦中有甘。这时候,禅师就需要茶来提神醒脑,所以茶就变成了禅者的最佳伴侣。日本的茶道大师曾经说“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人生是一壶禅茶,随性而饮。人生是一壶禅茶。茶有佛性,尤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无须为了注定的悲剧,选择感伤。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
禅茶:中国茶道的天人合一思想。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不同,中国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别强烈,表现...
那茶,那禅,那光阴。物随心而动,心有境而生,岁月悠远含香远,人生几度秋意凉,回味季节,秋既有洒脱率性的美,又有凄清寂寥的美,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孤傲和凄凉的双重别样心情,风起雨落,每一季的守望,终是因了花开次第而袅袅生香。菩提光阴。不求一世荣华,只愿半盏禅茶,清欢润喉,意蕴入心,饮醉烟火流年,那茶,那禅,炼就属于自己的菩...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