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1935年,上海的繁华街市。
1938年南京城貌。
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人的“东方家园”哈尔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先来到哈尔滨的俄国人,是修筑中东铁路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还有担负护路任务的沙俄军人。这些在华侨居的俄国人虽然远离了自己生活的家园,但是于异国他乡却找到了一种近似于家的归宿感,他们逐渐融入这座“东方的家园”,并同本地的中国民众一道影响和改变着城...
1945,抗战胜利后的上海。摄影师 Walter Arrufat (1920年-2007年)出生在伯明翰,热爱摄影和旅行。WalterArrufat是专业的婚礼和人像摄影师,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摄影师;他们经常在美国和欧洲旅行,并在博览会上展示照片。从1945年10月12日到1946年2月5日;他在上海拍摄了大量当地的街道和生活图片。分享:
奉天旧影。
百年前法国人拍摄的沈阳。这是法国金融家阿尔贝·肯恩(AlbertKahn)和他雇佣的摄影师拍摄于1912年的沈阳老照片,这些照片此前一直被保存在法国阿尔贝·肯恩博物馆及戈蒙电影公司中。「地球档案」中的彩色沈阳在「地球档案」影像宝库中,有关中国的照片共1766幅——其中黑白照片1111幅,彩色照片655幅,而与沈阳相关的彩色照片共计77张...
老照片讲述的历史。孙中山等谒祭明孝陵,南京,1912 年2 月15 日。丁乐梅习惯用干版底片和胶片,这张用胶片拍摄的战争场面很有现场感,摄影技术的发展让摄影师拍战争题材成为可能。19世纪中的照片有些明显是湿版摄影,而20世纪初则既有湿版摄影也有干版摄影。黄伟民(黄兴之孙):祖父亲自参加和领导了‘三·二九’起义,1910年祖父写给孙...
海达·莫理循拍摄的老北京。澳大利亚(祖籍德国)著名摄影家海达·莫理循女士(Hedda Morrison1908-1991)于1933年至1946年在北京居住期间,先后到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等省采访拍摄,拍摄的作品达上万张。这些作品充分地反映了海达·莫理循对中国——她居住了十三年的古老国家的独特视角。这些PP是她拍摄那个年代老北京的...
二战后的香港。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英军开始向香港岛撤退,九龙半岛于13日全部落入日军手中。日军向西推进并占领了水库,使香港市区完全断水。日军从守岛的阵亡英军军官身上搜到防御部署图,从而掌握了香港岛的火力配系,遂以攻城重炮对其...
1900年前后的老照片。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