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9 篇文章 |
|
杨维杰先生董氏奇穴及传统针灸研讨题(第二回)一、问:董氏奇穴的核心思想是脏腑别通还是阴阳五行?答:应该说脏腑别通是董氏奇穴的特点,也是董氏奇穴经络学的中心,至于五行当然是整个中医及十四经穴中心,当然也是奇穴应用的中心。五行与倒马针及牵引针皆有密切关系。五、问:在你的书中曾提到「针方相对」 ,能再说清楚些吗?答:「针方相对」针... 阅1 转自慕莲 公众公开 25-02-01 15:07 |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12-03 15:08 |
面肌抽搐的治疗方法:针刺常规穴位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面肌痉挛 | 面肌抽搐治疗网疗法提供: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田庆华。针刺方法: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均为单侧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针刺0.5~1寸;单纯针刺常规穴位疗程长,见效慢。面肌痉挛的发作多为敏感者,用眼过度及疲劳、精神紧张、睡眠差是发病的重要诱因。针刺... 阅1 转自廖凯g8ta4... 公众公开 24-11-29 06:34 |
[ ![]() 为了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的深度,腹针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体形和疾病选择针具,要求同一病人使用同一规格的针具。腹针要求的“刺至病所”便是:疾病的病位深应当针刺的深,疾病的病位浅应当针刺的浅,根据疾病发生的病位来决定针刺的深浅。在腹针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腹针要求“刺至病所”,因此,不可以把病人对针刺局部的主观感觉作... 阅1 转自秋晚亭 公众公开 24-11-29 06:20 |
滞针手法。象针剌意外事故中的滞针一样,针与肌肉组织缠得很紧,用手提拔针柄,可感到针下沉紧,不能拔出。治疗:取阿是穴,用滞针手法,当针尖剌至腹壁与肠管粘连处行滞针手法,轻轻提动针柄,即有明显疼痛与牵拉感,此时当单向捻针把针滞好,并同用左手食指用力按压进针处皮肤。或致肢体猛动,剌时注意:进针后,在轻微提插捻转得气后,迅速... 阅1 转自齐鲁968 公众公开 24-11-29 06:15 |
针灸思维方法。既济卦与未济卦,水性润下,火性炎上,故,心火宜引下,肾水宜润上,肾水从左而上,心火从右而下,肺为肾之母,金生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肺实则泻肾,肺虚则补脾,泻南补北法,就是治疗肺的。有了思路,一可以用五腧穴方式,按照泻手少阴荥穴少府,补足少阴合穴阴谷治疗。这是内丹外治法!方药内服外治法就不多说了。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11-28 09:07 |
阅18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4-11-25 05:48 |
第1册是《针灸史文物图录》《中国历代针灸古籍考证》,由王老亲自编撰,对有史以来见诸文献记载的504种针灸图书进行了考证,并附有清末至民国难以区分年代针籍33种,近代(民国时期)针籍199种,是迄今对针灸古籍研究考察最为系统、全面、深入的著作。①将针由距穴5~10mm处,或将针直接按于穴上用力捏住针柄,要力贯针中,将针带力推入或按入... 阅1 转自衆妙之門 公众公开 22-12-23 21:46 |
开四关,是明代著名针灸大家杨继洲(杨继洲著有《针灸大成》,被后世医者称为针圣)注解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时所提炼总结出的一种针法(关于开四关详细的历史沿革,见本文末尾),理论上或者说是习惯上,自杨继洲之后,开四关这套组穴当广为流传,为历代针灸医家所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之与血互为根基,调血即是... 阅1 转自耍赖的要... 公众公开 22-12-04 1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