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1 篇文章 |
|
秋天,一叶知秋什么季节最长?写“梧桐摇落故园秋”的秋忆。写“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写意。写“秋风萧瑟天气凉”之凄清。要写“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惆怅。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期盼如果你要写秋天就不能只写秋天要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唯美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豪迈写“把酒填词,偏爱清秋夜雨时”之浪漫。要写白露为... 阅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8-25 11:15 |
最具代表性者如:《乙瑛碑》、《史晨碑》、《张景碑》之谨严工整,《曹全碑》、《孔宙碑》、《孔彪碑》之端庄秀逸,《华山碑》、《鲁峻碑》、《太室石阕铭》之遒丽俊健,《鲜于璜碑》、《张迁碑》、《子游残碑》之拙古厚重,《杨淮表记》、《封龙山颂》、《孟孝琚碑》之宽博恣肆,《石门颂》、《开通褒斜道刻石》之奇异超拔,《衡方碑》、《郙... 阅10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4-17 13:10 |
博艺丨曲径寻幽——宗致远书法近作鉴赏。陆游诗三首 纸本 22X24cm.方岳诗 纸本 137X68cm.王鸣韶诗 纸本 138X68cm.元·黄德广《扇上诗》 纸本 138X34cm.《书法导报》编辑,河南现代书画院副院长,河南书法篆刻院院长。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提名奖,“全国... 阅2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4 11:52 |
明代何良俊《四龙斋丛说》说:“衡山(文征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明人王世贞对其评说:“(王宠)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为时所趣,几夺京兆(祝允明)价。”不仅如此,王宠的书法对后世书坛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包括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热潮中,王宠的... 阅3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20:36 |
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灵魂。中国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一部中国书法史既是书法美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书法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书法的意境是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通过倾注思想情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字外的景象,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宗白华在谈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时说:“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确切地说,是一种''''''&... 阅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20:36 |
“二王”书法是中国书法开始自觉发展创新的开端,是中国书法风格“质”“妍”嬗变的开端。东晋书法氏族的特点,也是晋代书法创变的原因之一。将“二王”并列与前代书法进行比较,表现出“二王”书法的创新,另一方面可以从献之的书法中看到与王羲之的差异,具有出奇、出新的创新意识,如《江州帖》《诸舍帖》《奉别帖》的外拓舒展、连绵跌宕、... 阅5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20:35 |
因其诗名太盛,其书法被诗名所掩。陆游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陆游反映其愤懑心态的诗比比皆是,在他的《自书诗卷》中,我们也看到了那内心郁结的结字:《自书诗卷》中的许多行书字瘦长紧结,其紧结已确确实实做到甚至超过了“密不透风”的度,心中的郁结表现在结字上是呈现出极为狭小的空间,这似乎是... 阅10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20:34 |
黄宾虹:鉴画如看美人、不看外表看风骨!是黄宾虹艺术的气韵所在,也是他“内美”的载体所在。黄宾虹的弟子石谷风,有一次观摩黄宾虹作画。“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好像很了解黄宾虹了,但大家都是凭耳朵听来的,真正靠眼睛看进去的,从我的角度看是少之又少的,包括许多画家和史论家。黄宾虹的画,现在应该讲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但实际上黄宾虹的绘...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09 18:14 |
《石门铭》高清精拓本(附洪厚甜临帖示范)《石门铭》全文融记事、颂功、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是石刻铭文的代表作,故书丹、凿刻在当时也是有意识请书法与凿字高手完成的,这从崖文中也可看出,崖文地处陕西褒城石门东壁,而书丹为“太原郡王远”,凿字为“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并且留名刻记于崖文题记中,可见王远、武阿仁的艺术业绩虽不为历... 阅47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03-08 19:02 |
黄宾虹:论中国艺术之将来。经过新时代的洗礼,面对中国艺术的未来,黄宾虹在画学层面上不断思考,寻求中国画出路。在《论中国艺术之将来》一文中,黄宾虹并未对艺术之未来作过多言语上的构建,而是在回顾中国画之过去与现在中寻找开启未来艺术的钥匙。文 | 黄宾虹欧风墨雨,西化东渐,习佉卢蟹行之书者,几谓中国文字可以尽废。毛延寿、陈敞、... 阅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03 1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