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鄧子 IP属地:海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8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孙犁:清明随笔——忆邵子南同志清明随笔——忆邵子南同志孙犁邵子南同志死去有好几年了。去年冯牧同志来,回忆那年鲁艺文学系,从敌后新来了两位同志,他的描述是:“邵子南整天呱啦呱啦,你是整天一句话也不说……”我和邵子南同志的性格、爱好,当然不能说是完全相反,但确实有很大的距离,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他有些地方,实在为我所不喜...
每到夏季,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有人在卖冰糕,冰糕从冰厂低价批发而来,小贩用木制的长方形保温箱装着冰糕在路边大声叫卖:“香蕉冰糕、橘子冰糕、牛奶冰糕、豆沙冰糕凉快……冰糕……”他们为了生计,顶烈日,冒酷暑,背着沉重的冰糕箱,不辞辛劳,到处吆喝叫卖,在给大街小巷的人们送去清凉的同时,也把他们响亮悦耳的叫卖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
忆老重庆的市声。市声即市井之声,本文具体说的是城市里小商小贩、手艺人以及各行各业上门服务人员的叫卖声,吆喝声,当属于商业营销文化的范畴。吆喝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老重庆的市声自然也特色独具,充满乡土气息。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自小就对重庆的市声充满好奇,只要听到有叫卖声传来,就会竖起耳朵细听,有时候还会冲出家门,去到...
忆萧珊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夜光杯”文 | 杨苡 余斌。萧珊也要来读联大,巴金就在信里让我照顾她。她的脾性靳以当然清楚,巴金去朝鲜之前也托他照顾萧珊,怕她任性,也是管着她点的意思。1956年在巴金家做客,姐妹俩廊下看书,中间坐的是萧珊(赵蘅提供)我信里当然问到巴金萧珊的情况,其实他和巴金也久不联系,不敢有来往,但毕竟都在上海,都...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 我告诉她,明朝一个海南岛的诗人,写过一首诗歌颂这种鸭脚粟,因为那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难怪我印象很深,而且错认飞机草就是鸭脚粟了。照这首诗看来,小大两熟,老百姓都不能自己享用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经常借以维持生命的...
俞平伯:忆清华园谷音社旧事编者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俞平伯先生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期间,曾偕清华诸曲友浦江清、汪健君等人发起成立“谷音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俞平伯先生于1956年,召集京内同好,创办了北京昆曲研习社。于春夏之交,发议结社,于某日夏晚在工字厅首次公开曲集,乙亥新正十四(廿四年)于同地二集,其时犹未有...
沈燕翔 | 小镇老街碎忆(一)作家走笔·文学芳草地·心灵的驿站。屈指算来,离开小镇已有41年,虽然定居的城市离小镇不远,隔三差五也时常回小镇探望父母,但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店铺鳞次栉比、人潮涌动的小镇热闹老街,回闪的记忆画面,恍若就在眼前。店铺呈南北纵向排列,临河的称前街,位于店铺的西面,位于店铺东...
沈燕翔 | 小镇老街碎忆(三)作家走笔·文学芳草地·心灵的驿站。小镇先前是没有冷饮店的,到了盛夏季节,专门有卖棒冰的小贩推着一辆自行车,后车架上搁一只奶白色木箱,略呈长方形,木箱的两边用红漆各写有大而醒目的“棒冰”两字。从收购站用“废品”换回的零用钱虽然不多,但可以到商店买糕点打牙祭,到沿街书摊看几本连环画,买鱼...
邮电所位于后街百货商店的斜对面,虽位于镇上的闹市区,但门面不大,为两扇对开的绿漆木门,门楣上挂着一张写着“邮电所”三个楷书的长方形匾额。与邮电所相隔不远处是位于沿街同一侧的储蓄所,因与小镇居民的关系没有邮电所紧密,我在此作一简单介绍。储蓄所位于邮电所靠南边一侧,门面比邮电所略小,单扇门,门的南侧挂着一块长条形木质竖匾...
沈燕翔 | 疑案重重(小镇老街碎忆八)作家走笔·文学芳草地·心灵的驿站。第二天上午,民警老周和小王将昨日从女孩处获得的一粒黄褐色塑料钮扣仔细地装入一个小塑料袋(公安系统装物证专用),放入老周用了多年的一只黑色公文包的夹层里,拉上拉链,老周再小心地用手按了按,确认放好后,两人一同跨出派出所大门,右转朝巷口走去。她与...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