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22 篇文章 |
|
宋代母钱及雕母有什么标准和特点!再看一个标准的宋母实例现在网上卖的大多数所谓“母钱”,字口模糊的一塌糊涂,“母”子直径差距需用放大镜来看,“母钱”还没有子钱厚,“母钱”钱体溜平、字口一边高,毫无使用过的痕迹,穿口没毛茬就算修穿,这叫什么母钱?母钱既然是铸钱工具,就必须要能使用,能铸出子钱,既然使用过,就必能看出使用过... 阅1 转自闻道山人 公众公开 22-02-01 23:20 |
如何鉴别清代母钱和雕母。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母钱。母钱的字口大都非常清晰,基本无粘连,钱体稍大于普通子钱。嘉庆通宝母钱。铸母钱的钱文笔画也非常清晰,但因为铸母钱是翻铸而成,一般会经过冷加工,因此钱面上还会有打磨的痕迹。但不排除母钱流通市场。以上是东东为大家所讲解鉴定母钱,与雕母的方法,大家... 阅549 转22 评0 公众公开 21-07-21 10:38 |
一枚改字钱横空出世,宋代母钱已有定论。要比同版大很多,至少要大2-3MM以上,因为翻砂法铸钱,子钱会有一定的收缩,那么子钱肯定比母钱要小,而且要小很多。这是母钱的必要标准。这个版别钱应该是某地在仓促间要铸造一批乾道元宝钱,但手头没有标准的母钱使用,只能通过改范的方法制造,也就是先取来一枚比较精好的绍兴元宝钱,挖去绍兴二字,... 阅274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20-09-19 09:34 |
北宋铜母识别的体会( 完结篇)北宋铜母识别的体会北宋铜母达到了书法艺术、雕刻艺术与铸造艺术的完美结合,极具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为广大泉家所珍爱。概括说就是:结合实物,用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观点去认识和把握北宋铜母的存在、母钱概念的界定、铜母识别的方法、铜母的共性特征、铜母识别的细节……把印范母当作母钱,是混... 阅800 转36 评0 公众公开 20-04-26 00:14 |
新中国首套流通纪念币——建国35年纪念套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纪念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纪念币。这套纪念币不仅仅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首枚公开发行的纪念币,而且是“文革”后,全国进入改革开放时铸造发行的纪念币,标志着我国迈向了高速发展期,人民生活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建国35周年纪念币市场价格其实并不高,... 阅1047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0-02-06 18:40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钱币——应感通宝、应运元宝。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年号应运,铸行了“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淳化元宝背下星(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淳化元宝6枚(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美品淳化元宝(此处已添加小程序,... 阅224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0-02-06 18:40 |
众说纷纭的“桥形币”桥形币的形制与弧形向下的璜十分相似,包括上端的穿孔,纹饰、兽头等等。桥形币与磬的形状比较相似,因此有人认为是桥形币是从磬演变而来的。笔者认为,从出土情况来看,桥形币一般为成组、成叠出现,与陪葬钱币的摆放方式是一样的,而不是与玉璜组佩一样陪葬,也不是乐器的陪葬方式,因此,桥形币应当就是钱币。此种桥形... 阅1182 转12 评0 公众公开 20-02-06 18:40 |
早期空首布,币面净素,或仅有简单纹饰,少数有少量的铭文,后期铭文逐渐增多。平首布则多有铸造地的铭文或表示币值的铭文。过去有人主张,“布”即麻布之意,麻布在当时是交易媒介之一,青铜冶炼成熟,青铜钱币产生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然称青铜钱币为布。西汉王莽-大布黄千(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新莽·... 阅153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0-02-06 18:39 |
此类鱼币应当是中期铸币,铜质、工艺也还是比较不错的,只是在鱼鳞、鱼鳍、鱼尾的刻画方面逐步走向了抽象化,从早期的写实逐步走向表意,铸造工艺逐步简化,说明铸造数量不断增加。此类鱼币应当是后期铸币,工艺进一步简化,鱼鳞基本上都没有再进行刻画,鱼鳍、鱼尾、鱼头更加抽象化,有的会简单刻画鱼骨。此类鱼币应当是末期铸币,工艺进一步... 阅332 转13 评1 公众公开 20-02-06 18:39 |
驱邪降福“厌胜钱”★驱邪降幅背五毒花钱。清代的驱五毒花钱,俗称“五毒钱”,是佩戴、悬挂、辟邪消灾的厌胜钱。蝎子不在钱上,并不是被排除“五毒”之外,而是取其谐音,即“祛邪(去蝎)”。下面这枚是清代的五月五日午时背五毒花钱,正面是转读的“五月五日午时”,背面是五毒纹样。80分钟馗驱邪降福背五毒花钱(模板一流,黄亮精品)驱邪... 阅1699 转14 评0 公众公开 20-02-06 1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