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观心 IP属地:浙江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永嘉大师证道歌直解三.一者,信根,信佛教法;定根,心不散乱,心常在定;五力是指拥有了信等五法的真实力量。我们想一想永嘉大师、寒山大师、石屋禅师、懒残和尚、船子和尚这些禅宗祖师,他们在生活中,一定都是调古神清,风格高迈,行事不拘小节,天真自然,任运不拘,没有那么多礼节俗套。故黄檗禅师说,三僧祇劫修成佛道,皆属声闻道,谓之...
《唯一路》之第二篇|《断身见结》因此,如果期待断除对于名色(身心)的邪见,就有必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名色(身心),而非另寻他途。学习名色(身心),直至生起正确的领悟——这称之为“修习毗钵舍那”(Vipassana)。这是唯一一条能够协助行者去根除身见结的路。当生起觉性而觉知心,就会即刻感觉到——心与心所不是“我”。← 《唯一路》之...
2. 随顺烦恼习气的极端。(b)紧盯着其它所缘,比如一发现烦恼习气,就立即盯着呼吸、手、脚、腹部,通过转移注意力去回避让烦恼习气生起的所缘,令烦恼习气灭去,因为导致它产生的因缘已变。经由学习来认识名色(身心)的状态或境界,通晓如实觉知名色(身心)的方法,即知道如何修习毗钵舍那——有觉性的觉知名色呈现的各种状态或境界,而且...
认为心若不再接触粗糙的境界或所缘,它将自动生起宁静与快乐,如此要好过不断地呵护心,令其回避粗糙的境界或所缘。自此,心自动放下心,心把心还给世界,那种感觉就像是心从蕴中解脱出来,不再与蕴有任何牵连,蕴也无法再进入心,心广袤到含容了整个宇宙,无来亦无去。因为“我”的感觉纯粹源自于思维和造作,所以一旦看到——心是心、蕴是蕴...
其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始而能静,由静而能定,能定而现空,如此寂兮寥兮,这样就停止了识神的干扰,不用意则意静神明,神是生命的主宰,在意静神舒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元神的自然本能,所以说不用意的"耍拳"公式是内气运行的关键。初练太极拳为之有为法,继之进入"耍拳"无意无拳之"无为"...
我们只是活在我们的神经回路中。《隐藏的自我——大脑的秘密生活》是一部关于神经科学的科普读物,作者大卫·伊格曼是位常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现身的神经学大拿。27、大脑中有个专管奖惩机制的神经回路,能让我们在做对事情时获得快感,通过它,可学习如何优化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获得食物或同伴,决定我们的日常决策。感想:神经...
「三摩地」是坚固的心──心一境性。训练心的正确方法,是使心光明、增长智慧。那只是「三摩地」的一个名词,但实际上,假使心有「三摩地」,那么行就是三摩地,坐也是三摩地......。坐有三摩地、行有三摩地、住有三摩地、卧也有三摩地,这些都是修行。」这是一位不了解猴子的人,知道家里的猴子和寺院里的猴子都是一样的,你为何要受它们干扰...
常照禅师写道:“如果修行者能够透彻地了解自心,修行将事半功倍,但是倘若他对自心一无所知,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成空。”如果你想了解自心,只有一个办法:观察与辨识与心有关的一切。心不强占心,心也不会把心赶走。这了是为什么在《正念经》中,佛陀总会提到:“即受观即受,即心观心。”有人曾说,佛陀用这样的句子来强调“受”和“心”这...
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诸佛(开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种想法看起来多合理或真实。凡夫因为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想法会变。佛和凡夫的世界有何不同?如果你是凡夫,你的所见即所是——你活在实地的世界里;如果你是佛,你只活在“心”里——“非空、非不空”的心中。佛与凡夫有何差别?...
吃东西要没有分别心吃饭的时候有人就会打吃饭的妄想,吃饭有什么妄想可打呢?生出一种分别心:这个东西吃了对我身体有帮助,有营养;那个菜对我没有营养,就不吃它。有营养的我才吃多一点;味道好、没有营养的我也吃一点;味道不好、有营养的我少吃一点。现在,不要用眼睛来尝这味道,不要用眼睛来看它有营养没有营养,这时候,营养和味道就真正得...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