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淡泊心性,静守花开。尘埃之花亦绝美,世间万物无卑微。老人对他的孩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孩子攥紧拳头:“有些累!”老人:“试着再用些力!”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气!”老人:“那你就放开它!”孩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老人:“当你感到累的时候,你攥得越紧就越累。”很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若不是心宽似海,哪...
从《四库总目》看清代的治学态度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出于纪昀等为代表的清代学者之手,其中反映的清代学者的治学态度主要有:人为贵的思想;以纪昀为首的四库馆臣大多数是汉学派,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无论是序还是提要,始终渗透着汉学派的思想观点。二、现实意义 综观《四库全书总目》之子部医家类...
《伤寒论》方药研究评述 《伤寒论》实录方剂112首,药物近90味。一、传统理论研究 (一) 方药配伍 《伤寒论》方剂之卓越疗效,取决于方药之间严密合理的配伍。寒热并用原则:所谓寒热并用,是选择寒热异性之药物,根据病证具体情况,合理组配,以达到寒热并治、调和阴阳、增强疗效、监制药性的作用,实为相反相成原则的具体体...
《难经》提出脾“主裹血”论点,即是后世“脾统血”的理论依据。《黄庭经·医疏》说:“厥字者,即脾长之神,其名为混康,其字则曰灵源也。混,混元之意。康,丰盛安乐之意。意为人身灵性之泉源与丰盛之元气,是由睥长与脾胃消磨水谷而来。”又明确指出:“脾长者,胰也,非脾也。以脾部与脾长并列,足以证明为二物而非一体也。”认为脾胃...
《五十一难》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温湿,有热病,有温病”。如所谓:“伤寒有五,……其所苦各不同,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争。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以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仲景《伤寒论》方、药知识取法于伊尹《汤液经法》,从而形成了《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中理、法、方、药四个方面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决不象有的人认为张仲景《伤寒论》的雏形是《汤液经法》,此论大有失于偏颇。(二) 《伤寒论》本名《伤寒杂病论》,何时分为二部?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有“本云(《玉函经》作本方”,文中的《玉函经...
朱老认为中医药的发展掌握在中医人自己手中,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振兴中医,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中医院校的佼佼者,过去很多中医专家、教授都在你们学校编了很多教材,搞了很多的科研,今天你们学校光研究生就有 1400 多人,这就是中医的坚强队伍啊,中医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了。我的老师章次公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是...
姜春华老中医学习《伤寒杂病论》,以为掌握仲景配伍的规律最为重要。刘渡舟老中医推荐学习《伤寒论》要先把《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和《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看注了,推荐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解》,及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
读《名老中医之路》 无恒难以做医生-岳美中 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治学门径和方法-任应秋 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凡学问都有一堵高墙,如不找到门径进得墙内,则比不能领略无限风光。说的好。《四库》著录医书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 学习方法: 精读,...
这就说明了情志是以脏腑气血的气化功能为物质基础的,反过来又影响气化功能,喜怒不节和寒暑过度一样,导致生机紊乱,影响到寿夭病已。人们往往注意了情志对脏腑气化功能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情志失调影响气化,其来骤,其症显,而气化功能失常影响情志,其来缓,其症不显的关系。如果不改变病者的精神状态,徒用行气之药如柴胡舒肝散、厚朴七...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