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蕉叶式古琴琴体造型似蕉叶,相传为闽人刘伯温所创,琴首无凫掌而是一叶柄,琴底仿蕉叶之茎有长条浅沟,形制秀美雅润。凤势式古琴(也叫霹雳式)《广博物志》记:“列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明代陆延枝《说听》中亦载:“吾乡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雳,携入都,介所识巨璫以献,上试其音清越。”遂得霹雳式。神龙式古琴关于...
莲花壶 高建芳 高:6cm 容量:200cc姚志泉制 莲心壶(段泥加绿泥) 高:7cm 容量:180cc盖款:『泉』 把款:『志泉』『寅仙监制』 底款:『志泉』季益顺 莲子壶 高:9.5cm 宽:16cm 容量:380cc底款:『季益顺』 盖款:『季』『益顺』 把款:『季』 此壶超凡的构思,莲藕节节作为壶把,延伸处一片何叶鱼儿戏水,简繁匀称,既能作典雅脱俗的...
清中期紫砂四大家——杨彭年。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在众多的紫砂艺人中,陈曼生独独选择杨彭年,看中的是他的手工捏制砂壶制作工艺,他曾说:“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什么是“龚时遗法”?在故宫藏紫砂器中,就有一款:宜兴窑杨彭年款镶玉包锡包壶,底钤“杨彭年造”、“彭年制...
关于朱石梅的生年,郭若愚先生写了一篇《制壶名家朱石梅的生年》中说:多年之前,我曾见到朱石梅制锡橙一具,上有题字,一边题行书“银腊暗移珠拍影,金莲归送玉堂山。六八老人圣勒。”另一边题篆书:“咸丰七年闰五月,石梅造于袁浦。”于此得知朱石梅的生年是乾隆55年庚戌(1790),他制锡橙时在咸丰七年丁已(1857),石梅时年六十八岁。”...
导语:盏,历代有各种不同的称谓,每一种称呼背后即表达了茶人对茶盏之美的诗人想象,也体现了不同时代里茶盏的器型变化。至唐代,茶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饮品,并且形成了茶人兴茶、皇家重茶、文人写茶、佛教崇茶、举国饮 茶的社会现象,此时方才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茶盏。在唐代,茶盏常被称为“茶碗(盌)”、“茶瓯”。进入明清之后...
带你了解锡壶收藏里的门道!传说中,一副曾难倒苏东坡的千古绝对“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里不仅提到锡壶,而且还能感受到文人骚客对锡壶的喜爱,这副对子至今仍未有人能对出下联。因锡相对其他金银铜铁等金属较脆弱,易损坏,当时一些必要的技术条件不具备,因此早期单纯的锡制品不是很多。尤其是文人制壶将锡壶推上了一...
关于朱石梅的生年,郭若愚先生写了一篇《制壶名家朱石梅的生年》中说:多年之前,我曾见到朱石梅制锡橙一具,上有题字,一边题行书“银腊暗移珠拍影,金莲归送玉堂山。六八老人圣勒。”另一边题篆书:“咸丰七年闰五月,石梅造于袁浦。”于此得知朱石梅的生年是乾隆55年庚戌(1790),他制锡橙时在咸丰七年丁已(1857),石梅时年六十八岁。”...
清代的包锡紫砂壶,你有见过吗?朱石梅 锡包壶。据《画林新咏》记载:“朱石梅仿古以精锡制茗壶,刻字画其上,花卉、人物皆可奏刀,人以之比曼生砂壶。”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朱石梅创制的这种在紫砂壶外面包锡的装饰风赏,在当时颇受文人雅士的称道,甚至被拿来跟陈曼生所作的紫砂壶进行对比。朱石梅刻梅花诗文锡包壶。杨彭年款包锡紫...
关于朱石梅的生年,郭若愚先生写了一篇《制壶名家朱石梅的生年》中说:多年之前,我曾见到朱石梅制锡橙一具,上有题字,一边题行书“银腊暗移珠拍影,金莲归送玉堂山。六八老人圣勒。”另一边题篆书:“咸丰七年闰五月,石梅造于袁浦。”于此得知朱石梅的生年是乾隆55年庚戌(1790),他制锡橙时在咸丰七年丁已(1857),石梅时年六十八岁。”...
调砂以后还是真的紫砂吗?因为紫砂泥料的收缩率高低不齐,为了降低收缩比 ,提高成品率,加入一定量的熟砂,尤其是朱泥因为收缩比较大,加入熟砂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调砂又分为本色调砂和异色调砂。调砂和铺砂主要是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紫砂器具有更丰富多样的自然性外观色泽和胎质效果。鉴别铺砂和调砂的方法很简单,器物内外颗...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