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中街 IP属地:北京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1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再认识——中医新解。中医的理论与方法无法纳入现代科学体系,因此众多传统科学家怀疑中医的科学性,或认为中医不属于现代世界上普遍承认的科学。传经、越经、直中、新感、伏邪是病理过程模型,中医的证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的概括,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直观印象,是中医对人体疾病反应状态高度概括的思维模型...
复旦大学重磅突破:茶是打通人体经络最有效的食品来源:《环球》杂志。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人们得以“看见经络”。针灸或推拿只能促进施治部位的经络的流动,很难让整条经络活跃起来。志愿者调节饮食,排除其他食物对经络的干扰,每天都只喝一种茶来激发特定经络。在“看见经络”之后,复旦大学...
中国医学文明发展史的第二次高峰,是宋元时期的学术规范和学派生成阶段。中国医学文明发展史的第三次高峰,是从格致为学到中西汇通阶段。朱震亨家学朱子理学,师从朱熹四代弟子许谦,又得罗知悌传河间学,并融合了易水一派,参读太极之理,学习朱子之法,格致医学之理,他的“相火论”,“滋阴”学说,本质上就是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的医学演...
中医解惑:三焦究竟是有形还是无形?先来看看三焦的应用,根据三焦概念应用的广泛性,提出有“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辩证三焦”之说:《灵枢》最早认为三焦“有名有形”,如《灵枢·论勇》说:“勇士者……三焦理横,怯士者……其焦理纵。”《灵枢·本脏》说:“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
张伯礼院士:见证神奇从西医转中医,中医药对慢性病非常有效。其实张伯礼院士对中医的热爱来自50多年前,他亲眼见证中医的神奇,毅然从西医转中医:其实被中医的神奇折服的不仅仅有张伯礼院士,还有不少国外的西医,比如日本的汤本求真,毕业后从事西医治疗,而长女患疫痢死去,他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精神几至溃乱。治不好病还有医生本身的...
新病在气,久病在血。《难经·二十二难》云:“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即每一条经脉都分为气病和血病,气病在先,血病在后;《难经经释》云:“《经脉》篇是动诸病,乃本经之病;...
最终导致三阳合病的误会,因为三阳合病中的太阳病,指的是中暑,不是「伤于风寒」的太阳病,而是伤暑、伤热、中热。而《伤寒论》中,论述寒热祛邪的,首先是「表里之治」,尤其是讲表里先后,表里同治,定义了里位寒热、寒热夹杂,表位有寒的多种关系和治法。太阳病表寒、太阴病里寒,阳明病里热,少阳病里位寒热夹杂。厥阴病包含虚证,也包含...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落实在临床上则反映在中医的辨证与遣药上?将中医辨治模式与遣药原则放在历史发展的眼光下,不难看出,从中医形成之初,历经几千年的演变,临床辨治模式?选药模式根据医疗理论的提升不断的丰富?完善?我们有必要对中医的辨治模式和用药思路演变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当代中医提高临床辨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供依据?
体内的阳气呢,则是锅下的火以及锅中的热量,阴气则是锅内的水、各种营养物质以及锅,代表着体内的气血津液、筋脉肉皮骨。如果体内阳气盛,则身体处于太阳病的状态,阳气不足,则处于少阴病的状态。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足,同时体内津液尚可,平常处于手脚冰凉的状态,则类比于锅的话,平常锅内的温度不高,锅内的水并不是非常多,如果煮饭的话,...
墓主人夏颧,号雪洲,为元末明初中医外科名家,品高行端,博学多才,“明于医疗碱艾之术”,精于疮疽外科;其中黑中医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中医没有没有外科”、“不会手术”。清代医家何景才撰写的《外科明隐集》中,也解释了开疮刀、三棱针、平刃刀、月刃刀、剪子、镊子几种外科手术器具。中医最让人诟病的槽点之一,就是没有外科治疗的能力...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