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冬季 IP属地:山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中医有一首治病神方导读:前些日子读《杏林集叶》,发现郭老爷子治疗带状疱疹用的方子,无论外治和内服,都和前文一模一样,当时心情那个激动啊。带状疱疹特效方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疮”(东北人的俗称,丹发旦音)等,西医认为属于病毒性感染,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上面说过,治疗带状疱疹,一般的医...
舌头不红,汗出:用柴葛根解肌汤合甘草桔梗汤舌头红,汗出:小柴胡合蝉蜕僵蚕,有便秘苔厚加姜黄大黄。舌头不红,不汗出:麻黄汤。柴胡12、葛根15、甘草6、石膏10、黄芩6、羌活5、白芷6、芍药6、桔梗10、生姜10、大枣10。麻黄6石膏15杏仁12甘草6.6.竹叶石膏汤淡。苏叶9g、半夏9g、茯苓9g、前胡9g、桔梗9g、枳壳6g、甘草3g、生姜3g、大枣3枚、杏仁9...
笔者治疗外感发热,最常用的方子就是栀子豉汤,这是一张简洁的经方,就由栀子和豆豉组成,阴阳搭配,合成一物,不是单纯寒凉药,也不是单纯辛温药,临证根据不同症候灵活加味,效果不错。栀子豉汤治疗的关键不是烦躁或者心烦,甚至失眠之类,这些都是表象,而郁热才是其核心的病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栀子豉汤就是《伤寒论》版的银翘散!
做个了表格,理清楚了经方治疗汗证的常见方证跟诊冯老:汗多眠差下肢冷的患者林先荷 吴灿 琼海市中医院 胡希恕经方医学琼海传承基地。近2月来汗出多,以上半身汗出为主,活动或天气炎热加重,或烘热汗出,眠差易醒,有时盗汗,口干,唇周有疱疹,下肢麻木冷,大便可,小便频。中医治疗根据症状反应,可见于太阳病桂枝汤汗出恶风;亦可见陷于阴...
郑卢扶阳医学认为,命门火旺可以火旺生脾土,可以助后天脾胃之本,很多患者脾胃不好、乏力、睡眠不足、怕冷等都是命门火不足,这个时候郑卢扶阳医学一般是用肉桂来起命门火,所以说,肉桂是火旺生脾土的用药,经典的方法是:补骨脂、上安桂、益智仁配用,我跟师的经验是可以配合黄芪15~30克以补气升阳而用,也可以用砂仁、白蔻仁配上安桂。郑...
多年前我们辖区主抓卫生的一位干部,患呃逆,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他这个呃逆不是一般的呃逆:不用治疗休息一会儿或者用些土单验方很快就好了的那种,多处治疗、百药不效,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譬如:吃饭、睡觉、说话等,难受的要死,一周后找到我要求速效,这种顽固性的呃逆我以前没见过没有很好的治疗经验,所以没把握难免有些压力只好先给...
3.脾胃虚寒,痰饮内停:证见面色?白,身倦无力,口流清涎,胃纳不受,舌淡苔白,脉象沉迟,配中脘、梁门、脾俞、胃俞用补法或灸法,以健脾益胃,温中化痰。2.无梦遗精:为肾气虚损,精关不固,证见滑精频作,面色?白,精神疲倦,舌淡苔白,脉象沉弱,配气海、命门、肾俞、关元俞、上髎用补法加灸,以补肾培元,固摄精关。证见头晕目眩,腰痠遗...
咳而遗尿烦恼生,妙用经方病痛消,一起来看看方法吧~咳而遗尿,中医学称之为“膀胱咳”,“膀胱咳”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初年临证之时,我遇膀胱咳多从肾虚论治,因考虑膀胱与肾乃表里脏腑相关,常处以麦味地黄丸或八味肾气丸治疗...
但若郁热较重,郁热蒸迫,可逼津外泄,有时也可见少汗或头面汗出,这是热迫津出之邪汗,并非正常之汗出。二、对“汗之”的认识伤寒为外感寒邪,风寒束表,表闭阳气受伤,须以辛温走窜之品(如麻、桂之类)以运阳气,令发汗逼邪外出,故以汗法兼助热粥,促其汗出,使邪随汗解。若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证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或汗...
人的元气,非胃气不能滋。如果“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阴火独盛。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肝肾,阴火得以乘其脾胃”。东垣说:“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泄热火也。麦门冬之甘寒、补水之源而清肃肺气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在东坦看...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