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34 篇文章 |
|
玉树挂衣的四重奏:太极拳筋骨派对气血派的超越。太极拳修炼中,脊椎的抻拉如同一条贯穿天地的轴线,将形与神、力与气编织成流动的整体。笔者亲历的"玉树挂衣"境界,恰是脊椎从"珠串散落"到"铁索横江"的蜕变。笔者在突破"玉树挂衣"后,偶然发现自己的脊柱在睡眠中仍保持微妙的悬吊感,仿佛有无形的丝... 阅5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5-06-29 13:39 |
实腿送虚腿3招稳如桩,90%的人练错伤膝盖。送腿的精髓在“螺旋下沉”:虚腿落地先脚跟沾地,同时实腿蹬地的劲儿顺着腰脊拧着往上走,再带腰把虚腿踏实。送腿核心是“以腰带腿”:实腿承重腰先右旋,虚腿前送腰左旋,整个躯干像拧麻花似的带腿脚,劲儿才能从脚底通到指尖。② 提踵分腿:强化胯带腿。把换腿当“腿上使劲”的,永远不懂太极的巧—...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9 10:35 |
太极拳“沉肩坠肘”精要大公开,拳架训练秘籍在此。很多人以为沉肩就是使劲把肩膀往下压,结果肩背肌肉越来越紧张,甚至练出了伤病。解决了沉肩,再看坠肘。再比如练习搂膝拗步,前推掌时,要用身体的旋转去催动肩,肩再催动肘,肘最后催动手。把“沉肩坠肘”这个基础打牢,你会发现不仅拳架姿势更舒展,推手时化解对方来力也变得轻而易举。因...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3 12:05 |
从皮肉到神意:太极拳放松的三层进阶法,附10个实操动作解析。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真正的太极放松,不是松皮肉,而是松骨架。核心是把身体的骨骼摆正,让骨头去支撑体重,肌肉和筋膜才能真正解脱出来。这样才能拉伸到后背和腋下的筋膜,感觉身体像一张被慢慢撑开的网。当骨架和皮肉都松下来后,就要启动身体的发动机,也就是丹田。当这...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3 11:44 |
太极拳缠丝劲:揭开“螺旋劲力”的神秘面纱,从原理到实战全解析。一、缠丝劲的本质:身体里的“螺旋发动机”逆缠(掌心向内翻/膝盖内扣):像海绵吸水,含“捋劲”(向内化的力),比如推手时掌心向内引,身体微转,把对手的力“卷”进自己的螺旋里。练拳时从大圈到小圈,最后“无圈胜有圈”,就像老子说的“大道至简”——初学时看得见螺旋,...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18 13:23 |
大椎、尾闾和腰胯:杨澄甫论太极拳架子松、透、空的三个关键。本文将从大椎、尾闾和腰胯三个关键部位入手,深入探讨太极拳架子训练的核心要义,并结合实际练法,为习拳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二、大椎与尾闾:太极拳架子训练的核心抓手。悬钟架子的核心在于通过大椎与尾闾的协调,实现根劲的提起与尾闾的放松。大椎、尾闾与腰胯的协调,是... 阅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6-06 18:56 |
因为命门与炼精化气相关,尾闾与阳气启动相关,而大椎决定了提领身体的关键作用——这可以说是身体的小架模式,这个小架似乎谈不上松,因此,张三丰太极拳论说的功夫往往容易理解为如何活架子、松架子,其根在脚决定了活架子的基础,形于手指决定了松架子。这个架子从撑架子到活架子,再到悬架子,只有到了悬架子,太极拳进入到了架子的整体。... 阅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5-28 19:12 |
原来肩胛骨这样开合,练错都是白费力气!练习时先慢后快,慢练时肩胛骨如拉风箱般开合,感受筋膜的张力;这种''''''''抽肩送膀''''''''的练法,正是打通躯干与梢节的关键。陈氏太极拳的''''''''掩手肱捶'''''''...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7 04:50 |
初学者常误解敛臀为紧绷小腹或刻意前收臀...太极拳对臀裆部姿态有着严苛的要求,强调垂臀、敛臀、裹臀、护臀,以及调裆、吊裆与尾闾中正,确保运动时臀部不左右摇摆或异常凸出,维持其自然下垂的美感。正确的练习方法是,先彻底放松臀部和腰部肌肉,让臀部肌肉自然向外向下延伸,再轻轻向内收敛,仿佛用臀部肌肉温柔地包裹住骨盆,同时感觉小腹...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3 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