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ano1895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9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此情此状,不妨学习下王阳明的心学,从心学智慧中汲取做人做事的营养。面对困难,面对人的精神心灵问题,王阳明没有回避或过激抗争,而是迎难而上,用心灵感悟化解,由此创立了影响后世多年的阳明心学。王的心学主张,心是本体,心稳定了,沉静了,人做起事来就可靠,不浮躁。如果去除了得失心,把结果看的很轻,不占用美好心智时间,即便失败...
王阳明:对世界来说你很小,对自己来说你最大,你就是一切!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号阳明子。王阳明的家族非常显赫,所以他从小就有着很优越的学习环境。王阳明54岁时辞官回乡。但是在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嘉靖皇帝为平叛乱,只好又请出了王阳明。王阳明为国家大义,重新出山,担任两广总督兼巡抚,领兵平定叛乱。卢苏...
曾国藩知道朝廷如此紧张的原因还是那几十万的湘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裁撤了早就盼着解甲归田的湘军大部,只留下了不会让朝廷感到威胁的一部分核心,他这是告诉朝廷:老大你瞧,我这左胳膊又大腿都断了……但朝廷却依然想着你这断骨还能重合呢,还是不放心,于是,曾国藩又在对付捻军的时候一改往日的彪悍,最终干脆撂担子给了李鸿章,朝廷一看...
历史上的今天——1472年10月31日,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出生。根据王阳明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
由于本段以下,文章接着讨论中庸,又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等论述,往往使人们容易认为这里的“道”是指中庸之道,或至少与中庸有关,而慎独就是指在独居时谨慎其所为。所以根据《大学》、《中庸》、《五行》等篇的内容,慎独的“独”应理解为内心的专一,内心的真实状...
王阳明:慎独,方能主宰自己。具体而言,当我们说一个人诚实没有欺骗的时候,就是看他与外界的一些交往互动,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这是儒学中所说的诚。而这里所说的诚,主要是看重内在品质,如何面对自我,塑造自我。当你学会尊重自己的良知,诚心对待自己,不自欺欺人,不以虚伪的面孔去示人的时候,无论是在独处或者是面对别人的时...
1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不昧的“心”如镜子一般映出“理”,所以说,“心即理也”,心与理为一体,而反对朱熹将心与理分成两部分。善恶的想法及行为是本心受到外物而产生的,被事物引发的善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还在于自己的本心,心中能明善恶,存善去恶,就能保持心之本体。孟子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
王阳明认为,人皆有良知,只要肯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阳明心学认为,良知无善无恶,但良知所发出的“意”却有善恶,这个“意”就是念头,我们要在事情上依良知的指引正我们的念头,这就是诚意。有人问王阳明:“既然良知是指引人向善的,而人人皆有,为何会有恶人?”王阳明回答:“恶人的良知被遮蔽了。”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恶人的良...
心即理也。释义: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仅是个好恶。人生启迪: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释义: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释义:你如果对色、财、名...
曾国藩靠什么组建起强大的湘军?正中榻上坐着李鸿章(左)和曾国藩(右),坐者由左至右依次为鲍超、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李续宜和曾国荃等湘军统帅。此时湖南士风激昂,学风纯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曾国藩和其他湖南籍同龄士人成长起来,为日后曾国藩组建“湘军系”团队做好了人才准备。在湘军屡建功勋,曾国藩成为手握重兵的湘军统帅...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