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痴 IP属地:湖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片(1—75全集) 我要认真学习图书馆欢迎您!脏腑之间关系(一):脏与。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中医论火中医论火 火。常用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等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柏等常用的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中医认为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效,通常用于肺虚久咳、口咽干燥、心烦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气短等症 .中医谈“火” 虚实有讲究虚火一般是...
若脾气虚,运化不及,水液不能化为津液,或脾的升清功能失常,不能输津于肺,均可致水湿内停,造成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输布失常而出现干燥症状。且涕,泪皆属津液,也赖脾之升津敷布,始能达其所,溢其窍,可见脾气升清关系到水津之上荣,故脾主升津也。. 东垣曰:“气少则津液不行”,脾气不升,水津不得上承,口无津液之滋润,诞无津液之来源,...
肾又为生痰之根,《景岳全书· 痰饮》:“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则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痰与火结,化为热痰、蕴结于肺,发为肺痈,咳吐黄痰,粘稠有块,面赤烦热,口干唇燥,舌苔黄脉洪滑而数。证见痰湿阻络,水湿不化、水湿不化与热灼液为痰,痰凝湿聚阻于经络,胸...
《东垣十书》:静而得之为中暑,中暑者阴证,当发散也,或避暑于深深大夏得之,其证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苍术白虎汤,或六和汤加川芎、羌活、苍术,或二香散。[卷中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王宇泰·《证治准绳》论暑 论曰∶此事难知,伤暑有二,动而伤暑,...
发热恶寒者,为表证;(一)寒证 寒证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里寒证,表寒证已以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治则:温中祛寒 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 (二)热证 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
有太阳风、肝木风、慢脾风、心惊风、肺风、厥阴风、白虎历节风、大麻风、风疹、风痰、风水、风狂、风癎、风癫、中风、风热、白癜风、紫癫风、刺风、贼风、风秘、破伤风、风寒、风痒、恶风、赔藟风、大头风、风邪、面风、脏风、血风、骨风、筋风、拘挛风、口噤风、偏风、急风、风痉、风颤曳、肌肤麻风、半瘫风、缓风、面搐风、风癔、汗风、肾风...
中医论致病因素(七情)中医论致病因素(七情)中医论致病因素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2 七情是病理反映 由于情志活动以脏腑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所以脏腑气血的失调也会引起情志的波动,临床表现为某一情志太过或不及,即情志活动不...
中医总论致病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天气反常,或变化太快,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变成侵犯人体的六淫邪气,故又称六邪。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动而不居,具有向上、向外的特点,属阳邪;3、风邪是六...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