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8 篇文章 |
|
它是一个湾,两条河,三个角!所谓中原湾,也是华北大平原的放大版,它正好是由三面山环抱、一面向大海的大簸箕,这就是中原的范围。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长江与黄河是中原风水盆的“两河”,一方面是不了解风水的精髓灵魂,一方面是不了解中国的文明密码。从古到今“大中原”“大三角”地带,始终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带,不过在“大中原”之外... 阅42 转3 评0 公众公开 19-03-12 12:26 |
想向你介绍一座小城——安阳。想向你介绍一座小城,这座小城的名字是——安阳。在安阳乘坐公交车,你会听到一段话“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发源地,在这里出土了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安阳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殷墟、袁林、文峰塔、羑里城、岳飞庙、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欢迎您观光游览... 阅85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9-02-13 14:06 |
丰邑即今丰县,中阳里在丰县哪里?以光绪版《丰县志》为例,版本相因,固然保留了顺治版《丰县志》关于棠林集的谬注,但是正文部分依然肯定中阳里在丰城,引述《一统志》说“中阳里在城东北,有中阳坊、庙,五代刘知远所建”。丰县博物馆原馆长王荣生先生在1992年《刘邦研究》杂志第1期发表《刘邦故里丰邑中阳里考》,开宗明义地说:“丰邑中阳... 阅297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09 16:24 |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东海郡、东海国、东海县、东海城、东海镇、东海营,这些与海州、郁州、环州、朐县、朐山县、赣榆县、郁县、广饶县等交织在一起,书写了港城厚重的人文历史,也给后人带来了诸多谜团与困惑。公元172年,东海国相“满君”立碑记载“桓君”建庙之事,第二年东海国相任恭在修缮东海庙后,在碑阴镌刻隶书大字,“阙者,秦始皇所立... 阅417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8-09-05 17:57 |
极简历史系列——古代官职沿革古代官职沿革。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地方官制始为州县两级,以州统县,州为刺史、县设县令。唐地方官制,安史之乱前是州(府)、县两级,中后期为道、州、县三级。道原为大监察区,贞观年间全国为10道、开元时为15道、中唐以后为40道,设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等官,州长官为刺史,郡长官为太守,县长官统称... 阅64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8-07-26 17:48 |
中国古代的分封制与西欧的分封制有何区别?而西欧的分封制,准确而言,应该称之为封君封臣制,分封的对象并没有规定必须有浓厚的血缘关系,而且“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君和封臣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只存在于直接授权之中,封臣对封君的封君不再有义务,封君对封臣的封臣也不再有权利。西周分封制。西欧的封君封臣制比中国的分封制要... 阅24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8-03-08 19:38 |
周王朝是否可以在一开始就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没啥好办法,只有分封制,也就是大地主,家大业大,兄弟多,咋办只能分家过呗,就是这么简单。这一点和日本西欧差不多,也是分层次的管理,周天子,诸侯,士大夫,士几层关系。分封制是个比较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制度,就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一下,分层管理。毕竟各个诸侯国是堂兄弟们,要点脸... 阅2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8-02-26 15:18 |
古书成书情况与古史史料学问题。就结果而言,证伪方举证保护的是事实上的真古书,证真方举证防止的则是将伪古书当作真古书。因此在未来古史史料学理论中,可以设想,相对“传统的”史料学,对古书辨伪的问题应该不会再占据中心和重要位置,辨伪的重要性会大大减弱,史料学思考的重心将会放到对于现代古史研究的要求更具针对性的问题上(比如对... 阅1 转自计陶猗 公众公开 18-02-24 09:13 |
为什么清廷宁愿亡国,也不“立宪”?其实清廷是有过立宪的,应该说是至少有过准备立宪的。这个时候唯有立宪才能改变舆论,清廷决定立宪了,但是在选择立宪的种类上清廷又犹豫了,是像英国的虚君立宪还是与日本一样实君立宪呢?在这个预备立宪多少年的时间上,大家都决定是十二年,这样的话那时候的慈禧也是八十四岁了,中国的古话七十三八十四... 阅26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7-12-28 1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