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诚林 IP属地:陕西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7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3.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对进行针刺点作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取用28号5寸毫针,作60度刺入秩边穴,针尖向内侧会阴部进针,针进深度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
现常用的取穴方法有骨度分寸折量取穴法、人体自然标志取穴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简便取穴法等。手指同身寸的取穴法是指以患者的手指作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手指同身寸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使用,不能以手指同身寸来丈量全身,否则长短失宜,取穴时当注意患者手指的长短、粗细,如于医者相近或相差无几时可直接使用;如果相差过大时,医者可...
针刺意外事故篇——第二.此绝非危言耸听,观书曾亲见一医者在行针之时,手法粗暴,但见患者痛不欲针,仰头嚎叫,然医者手中持续行针,并左顾右盼,与周边调笑不止,戏说此人不耐针刺。很多人讲,头面、躯干针刺比较危险,但四肢穴位极为安全。在整个针刺过程及针前、针后都是严肃的医疗行为,很多时候患者无知无畏,故医者必须精益求精,认真面...
因患者紧张或带针移动体位,或因医者手法不当,过度捻转所致,也有部分是在留针期间针体受外力碰撞而出现滞针。手法不熟练,直接将针体扎弯(或是持针不当,将针捻弯;目前折针现象因针具质量的提高而较少出现,折针多因针具质量低下或针体损坏后未经淘汰处理仍旧使用,并在操作手法时,用力过重所致;出针后仍有不适针感的现象,较长时间不见...
针刺禁忌11项。私以为,古人之所列禁针穴,与针具制作工艺水平,及对人体解剖和微生物认识匮乏有很大关系,故如今有很多古人明确禁针的穴位已经完全解禁。三月以上者,上腹、腰骶及部分针感较强的穴位禁针。精神失常或间歇性神经病患者,慎针或禁针。针刺需要扎实的理论和高明的技术支持,不是任何人都可随意操作的,更不是所有穴位都可以进行...
出针之后,当再次检查,防止将针遗漏,尤其是有短针刺毛发旺盛的部位和留针期间易被衣服遮盖住的部位,当上述部位针感弱或者无针感时则更容易被遗漏。在出针之时,先用右手迅速灵活(迅速非暴力)的捻动针柄,感到针下无沉紧之象时,即将针体迅速向上提起,针尖将至表皮下时,仍用左手食、中指夹住针体,重压局部,同时右手快速捻转针柄,将针...
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视体质和病情需要而决定,一般留针15~30分钟,慢性病、顽固病、疼痛病、痉挛性病症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特殊针法(如头针、腕踝针等)可留针时间更长,甚至留针至一天及一天以上。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留针属于针刺手法之间的一个过程,而并非针刺手法本身,故而很多人在留针的问题上不能很好的重视,只是习惯留针半...
针灸补泻知要 附:程莘农院士谈基本补泻法。广义的补泻指针刺的治疗原则,而狭义的补泻则专指针刺补泻手法。另外,补泻手法的使用均应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如果离开得气这个前提,那就谈不上什么补泻手法了。得气是针刺手法补泻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施补泻手法,才可以达到“如鼓应桴”、“如汤泼雪”的理想疗效。徐疾补泻法:是以进针、退针...
关于针刺得气的那些误解。气至肯定是得气的一种表现,但得气有强弱,气至有远近,并非所有的得气都会将气至表现出来。手法不熟练:如果说准确取穴是得气的基础,那么针刺手法就是得气的必备条件,如不能熟练掌握手法及行针的各个环节,将难以达到预期的得气效果。针刺深浅不当:虽说穴位有多层,每层也都可有得气反应,但也要掌握一定的穴位深...
行针手法指要。by观书行针俗称“运针”,是指在针按照一定方向、角度刺到一定深度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同时,力度需适中,不宜刚猛,以防止弯针、断针发生,应力求行针幅度和频率一致。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颤动,多用以加强针感。刮法:用食指、中指持针尾,以拇指指甲轻轻刮动针柄,用以加强针...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