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5 篇文章 |
|
干燥综合征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龙骨方证案 胡希恕经方医学医案“七天乐”之(七)——干燥综合征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龙骨方证案。辨六经拟归太阳厥阴合病,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龙骨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清半表半里之上热以柴、芩,温其下寒以桂、姜,桂枝兼以解外,牡蛎、花粉咸润以生津润燥。当归芍... 阅2 转自清茶清清 公众公开 19-06-08 22:37 |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五章〈半夏汤类方〉】1、小半夏汤方:(方剂组成)半夏 15 克,生姜 12 克。2、生姜半夏汤方:(方剂组成)半夏 15 克,牛姜汁一杯 (用法)以水三杯煎半夏,取二杯,再入姜汁上火煎取一杯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呕哕一服得止者, 停后服。若胃反的呕吐证,大半夏汤主之。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方剂... 阅2 转自寂寞在繁衍 公众公开 19-04-27 23:38 |
2018年全国经方论坛听课笔记:听陈雁黎老师讲半夏泻心汤。西医误治、失治后来找中医,多见小柴胡汤或泻心汤证。对于肿瘤病人,西医已经消灭过一遍了,不能用山慈菇等,必须扶正,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常见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加吴茱萸5-9g,体质虚寒,舌淡苔薄白,肠鸣腹泻。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证,上方加全瓜蒌30g,治疗半夏泻心汤证... 阅4 转自AB向往神鹰 公众公开 19-01-29 13:22 |
病情必反应于病位,病位就是表和里。如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地反应于表位,《伤寒论》称之为表证,“病在表”(51)“表未解”(134),治疗“当须发汗”(56)“外(表)证未解,不可下也”(44)。若前经病未罢,后经之证又起,则称为并病,如“二阳并病”(220)“太阳与少阳并病”(142、150、171)“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266)。... 阅60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8-12-27 20:05 |
2018年全国经方论坛听课笔记:听陈雁黎老师讲半夏泻心汤。西医误治、失治后来找中医,多见小柴胡汤或泻心汤证。对于肿瘤病人,西医已经消灭过一遍了,不能用山慈菇等,必须扶正,用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常见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加吴茱萸5-9g,体质虚寒,舌淡苔薄白,肠鸣腹泻。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证,上方加全瓜蒌30g,治疗半夏泻心汤证... 阅31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8-12-27 20:03 |
陈雁黎老解疑六经辨证难点:如何确定六经?原文题目:胡希恕“八纲释六经”解。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阳、实、热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太阳病”(胡老用语),如脉浮、脉浮而数、脉浮紧、头项强痛而恶寒、汗出恶风、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或咳、或喘、咽痛等;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阴、虚、寒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少阴病”,如... 阅70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8-12-27 19:57 |
聆听陈雁黎老师讲临证思路。讲述:陈雁黎老师。一看下肢水肿,就给了茯苓导水汤,也没有把脉,不知道胡老从哪里学到的。胡希恕先生治疗肝硬化性腹水,用茯苓导水汤多,肾性的基本是越婢加术汤多。到我们在的基本就是那几张方子,半夏泻心汤、桂枝茯苓丸、大柴胡、小柴胡汤用的多,点击率高。桂枝茯苓丸中的桂枝怎么解释?从药测证,最接近的是... 阅55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8-12-27 19:56 |
临床中,我感冒用的比较多的方是: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加石膏),大青龙,小柴胡(加石膏),越婢汤,半夏厚朴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常用方证。如果有汗、脉缓就是桂枝汤证,同时伴有咳嗽,喘,则用桂枝加半夏厚朴汤。感冒单纯阳明病少见,比如葛根汤为太阳阳明合病,麻杏薏甘汤为太阳太阴合病。柴胡桂枝(石膏)(杏仁,厚朴)... 阅795 转126 评0 公众公开 18-12-03 23:18 |
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太阴病的治疗宜服四逆辈,附子理中汤,理中汤,四逆汤,六君子汤等,芩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太阴病在临床中和太阳病合并较多,外邪里饮,病人本身痰饮邪伏,出现外感表证时,容易激动里饮,可用到的方证: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等。少阴病与太阳病不同的地方,一个病位在表,一个病... 阅190 转51 评0 公众公开 18-12-03 23:17 |
热性: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湿温发热: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单纯清热利湿,有时候需要合并上麻杏石甘汤。热性: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寒性: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热性: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寒性:吴茱萸汤,麻黄附子泻心汤;寒热错杂: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寒性:附子汤、四逆汤、麻黄附子... 阅1 转自joyheart1... 公众公开 18-08-13 2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