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旨传习 IP属地:上海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1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太阳身痛,发热无汗,手足冷,脉浮紧,宜发汗,西北冬月麻黄汤,南方三时羌活汤;有汗脉浮缓,西北冬月桂枝汤,南方加减防风汤。麻黄汤主之。麻黄汤 羌活汤 桂枝汤 三方见恶寒。桃仁承气汤 见蓄血(桃仁承气汤:桃仁 大黄 芒硝 桂枝 甘草。羌活防风汤 见发黄(羌活防风汤:羌活 防风 白芷 苍术 川芎 甘草。防风神术汤 见头痛(防风神术汤:防风...
浅析“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1、 卫表阳虚而外寒。而此句经文只言“阳虚”而“外寒”,未提及“内寒”,所以“阳虚”只是指卫表阳虚,“外寒”是由于外感寒邪而形成,其症状可以是恶寒、畏寒或寒栗。《素问·调经论》原文对此还有详细的解释,谓“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
《伤寒论》中的神秘“白饮”(效比参汤)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就是《伤寒论》中送服散剂所用的“白饮”。因为《伤寒论》在五苓散服法中云“白饮冲服后,多饮暖水,汗出则愈”,而暖水、白开水、热汤同为一物,可见“白饮”并非开水或热汤。但是《伤寒论》在其他散剂服法中如果用酒,多明载“酒冲服”或“白酒下”,可见此说也欠妥当。最后从入...
《伤寒论》第46条载“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第55条载“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可见血证在张仲景看来也是可以用麻黄汤的,关键在于整体看患者是否有麻黄汤证。对方证的熟练把握,做...
伤寒热病总论《伤寒大白》黄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岐伯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仲景于是补《内经》之缺,作《伤寒论》,阐发寒邪能伤阳经,而为传经热病;于是详列六经,其各条下注明证形脉治,分别某者为表,某者为里,某者为传经之热病,某者为直中阴经之寒病,而同以伤寒论命名。故将冬月及令之正伤寒立论,而主发表用,麻...
证治准绳。证治准绳 明·王肯堂 公元1368-1644年。包括《证治准绳·杂病》八卷,《证治准绳·类方》八卷,《证治准绳·伤寒》八卷,《证治准绳·疡医》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杂病证治准绳》卷1~6专论内科杂病,分诸中、诸伤、寒热、诸气、诸呕逆、诸血、诸痛、痿痹、诸风、神...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张锡纯)《伤寒论》之开始也,其第一节浑言太阳之为病,此太阳实总括中风、伤寒、温病在内,故其下将太阳病平分为三项,其第二节论太阳中风,第三节论太阳伤寒(四节五节亦论伤寒当归纳于第三节中),第六节论太阳温病,故每节之首皆冠以太阳病三字。由斯知,中风、伤寒、温病皆可以伤寒统之(《难经》谓伤寒有五中风...
九、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郑论】 按桃花汤,乃治少阴虚寒下利的方,若湿热下利者,断乎不可。【阐释】 此属少阴病虚寒性的下利便脓血证。而热性下利便脓血,血色鲜明,气味很臭,有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的感觉,两者根本是不同的。故郑氏说:“桃花汤乃治少阴虚寒下利的方,若湿热下利者...
医案连载:胡希恕医案:一、太阳病 (十三)炙甘草汤方。多梦,稍劳即喘,二便如常,两颧红,舌苔白、舌有瘀点,表里俱虚、津血虚而挟瘀。综合分析:证属表里俱虚,久致津血虚,血不养心,治以调和营卫,补津生血,养心安神,与炙甘草汤加生龙骨、生社蛎。生地黄30g,麦冬12g,火麻仁10g,炙甘草10g,党参10g,桂枝6g,生姜10g大枣8枚,生龙骨{...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