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民 IP属地:北京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频率带宽峰值速度)频段带宽是什么意思(广电的700M为什么被称为黄金频段)下图是5G定义的两个频段范围,其中FR1的范围是410MHz到7125MHz,实际上,4G使用的主流频谱就处于700MHz到3500MHz之间,5G则在继承4G频谱的同时不断向高频段,大带宽拓展。也就是说手机使用的上行频段和基站使用的下行频段是不同的。那广电这样拥有700M「黄金频段」...
3. 提高频谱效率-代表技术大规模MIMO、波束成形。大规模MIMO是5G关键技术中非常有潜力的一个,相比4G系统中采用8根(或更少)发送天线,大规模MIMO将在同一个天线阵列上部署上百根天线,将天线阵列增益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大规模MIMO尚未在实际中部署和应用,目前都是在实验室或者一些特定环境下进行测试,但通过已有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大规模MIM...
毫米波、大规模天线、全双工、波束赋形以及小小区只是高速5G网络所需的几项关键技术。这些先导技术包括毫米波、小小区、大规模天线、全双工以及波束赋形。这种完全不同的网络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频谱,其原因在于,站数多就表示基站和用户间所使用的频率在其它地方还可以复用,从而不同基站可以采用同一频率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除了采用毫...
OFDM 技术家族可实现多种增强功能,例如通过加窗或滤波增强频率本地化、在不同用户与服务间提高多路传输效率,以及创建单载波OFDM波形,实现高能效上行链路传输。先进的信道编码设计:目前LTE网络的编码还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的信道编码设计,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利用更大的编码信息块契合移动宽带流量配...
另外,5G NR也能跨参数实现载波聚合,比如聚合毫米波和6GHz以下频段的载波,因而也就具有更强的连接性能。但毫米波的利用并非易事,使用毫米波频段传输更容易造成路径受阻与损耗(信号衍射能力有限)。目前LTE网络的编码还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数据传输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的信道编码设计,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并利用更大的编码信息块契...
全球5G先发频段则是C波段(频谱范围为3.3GHz-4.2GHz、4.4GHz-5.0GHz)和毫米波频段26GHz/28GHz/39GHz。OFDM 技术家族可实现多种增强功能,例如通过加窗或滤波增强频率本地化、在不同用户与服务间提高多路传输效率,以及创建单载波OFDM波形,实现高能效上行链路传输。与前代通信技术数据信道所用turbo码、控制信道用TBCC等编码方式相比,5G NR采...
5G背后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网络切片、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波束成形及全双工等。4G基站只有十几根天线,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线。全双工技术是指设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进行工作,使得通信的两端同时在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频率,突破了现有的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半双工缺陷,这是通信节点...
Massive MIMO的主要挑战是减少干扰,但正是因为Massive MIMO技术每个天线阵列集成了更多的天线,如果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天线,让它发出的每个电磁波的空间互相抵消或者增强,就可以形成一个很窄的波束,而不是全向发射,有限的能量都集中在特定方向上进行传输,不仅传输距离更远了,而且还避免了信号的干扰,这种将无线信号(电磁波)按特定方向...
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数据一览:总出货2.65亿片/3 3市场格局形成/中国厂商占据绝对优势。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4G LTE模组贡献了蜂窝物联网模组出货量的一半份额,其中Cat.1模组快速增长是2020年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而NB-IoT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基本贡献了1/3的出货量市场份额,智能抄表等公用事业应用是NB-IoT应用最多的领域,尤其是NB-IoT网络...
3G→4G→5G:一张图看懂核心网演进史。传统MSC 和 EIR 的功能被合并到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中,MME负责移动宽带网络的鉴权、漫游和会话管理等。传统MME被分拆为三个新功能: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UDM(Unifie...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