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祛瘀的方剂中,起祛瘀作用的药不只是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虫也是祛瘀药。就是瘀血,所以它是起强壮作用的祛瘀药。在临床上遇到有瘀血的病人,不虚,你不要用强壮药,陈旧性的瘀血就用水蛭、虻虫、?虫这一类的药,一般的瘀血就用桃仁、牡丹皮这一类的药,也得看病人的证候了。仲景书把血瘀证分散在了各篇章讲,像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个方子最常用,你不能单独守这个方子用,可以随便加减,你要是加上泽泻呢,那么就是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的合方,泽泻汤就是泽泻和白术两味药,我一般不用白术,用苍术,这我在临床上有个体会,这个白术不如苍术,古人不分白术、苍术,那...
太阳变证 热证(虚烦证)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栀子生姜、栀子干姜、栀子厚朴汤
太阳变证 阳虚兼水气 苓桂术甘汤证(心脾阳虚,水邪上逆)
太阳变证 脾虚 小建中汤的适应证(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证)
太阳变证 肾阳虚 茯苓四逆汤证(阴阳两虚)
阳明病篇 本证 阳明实证 血分证 阳明蓄血证 抵挡汤
少阴病篇 少阴伤津动血证
这也是阳明病,但是因为阳明的阳气主要作用于人体内部,它不在体表抗邪,所以邪气只要一沾阳明经的边,它必然循经入里化热,一化热就出现了但热不寒的临床表现,所以你别看他开始有恶寒,但是第一天恶寒就会消失,“即自汗出而恶热也”,邪气就会循经入里化热,热迫津液外越就出现了汗出,里热盛就出现了恶热,这就是阳明经表之证。经表受寒,...
伤寒奇正书·阳明病治法一览。胃靠它的阳热之气来腐熟水谷,这叫胃主燥,脾靠它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津液来滋润胃肠,这叫脾主湿,这两者之间,燥和湿之间,应当相互制约,相互滋助,使胃的阳热不太亢盛,使脾的津液能够正常输布而不是变成水湿,这叫燥湿相济。②脾约证:胃阳亢盛,脾阴不足,脾只能够把津液给输布走,而不能够把津液还入胃...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