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14 篇文章 |
|
“八面莹澈”这个成语比喻了什么,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今天来说说“八面莹澈”这个成语,它读作(bāmiànyíngchè),它出自清代昭槤的《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原句是形容尹文端公年纪轻轻就担任封疆大吏,处理事情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在清代,gc文化盛行,“八面莹...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20 |
“春诵夏弦”这个生僻成语指的是什么,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春诵夏弦”这个成语,很多人或许会感到陌生。3他学习非常讲究方法,就像古人“春诵夏弦”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学习方式,效率很高。“春诵夏弦”这一成语不但展现了古人对教育的看重,也映照出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敬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要能够汲取古人的智慧,寻觅...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9 |
“心旌摇曳”这个成语指的是什么,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心旌摇曳”这个成语读着xīnjīngyáoyè,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心里不安定,情绪忽上忽下,如同旗帜在风里飘动那样,让人没法自己控制。“心旌摇曳”这个成语就如同一个镜子,照出了人们内心最为细腻的波动。“心旌摇曳”这个比方,很贴切地把他内心的挣扎给描绘出来了...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9 |
“揎拳捋袖”这个生僻成语是什么意思怎么读,一起来涨知识。看到“揎拳捋袖”这个成语,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人怒目圆睁,撸起袖子,拳头捏得咯咯作响,一副要跟人干架的架势。此成语最早出现在元代杨景贤的杂剧《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揎拳捋袖”这个词,虽然带有贬义,但也反映了人性的真实一面,它...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9 |
“浮白载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可不是嘛,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一面喝酒,一面写作,形容文人的雅量和才气。这成语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可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说是“孤愤之书”,更像是借着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抒发...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9 |
“檀郎谢女”这个生僻成语怎么读,指的是什么,一起来涨知识。檀郎谢女,听起来就像古时候哪家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这个成语念起来是tánlángxiènǚ,平仄分明,颇有韵味。“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诗人描绘了一幅月夜楼台,燕子呢喃的景象,却偏偏要问檀郎谢女眠在哪儿,这分明是借用典故,暗指楼台中住着的是一对才...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8 |
“昂藏七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昂藏七尺”这个成语读作ángcángqīchǐ,一字一顿,仿佛能听见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原诗写道:"徒负昂藏七尺身,实只太仓一稊米。"乍看似是在贬低自己,实则是对男儿志向的深刻拷问。“昂藏七尺”之中的“昂藏”意思为雄伟、气度非凡的模样;1他站在舞台zy,昂...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8 |
“仙姿佚貌”这个成语怎么读什么意思,一起来涨知识。仙姿佚貌这个成语读作xiānzīyìmào。这成语源自唐代郑嵎的《津阳门》。诗句“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禁袖皆仙姿”可算是对成语出处的直接描写,郑嵎的诗句无疑给后人理解这个成语提供了极为出色的意象支撑。与其说“仙姿佚貌”是一个成语,不如说它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梦。“仙姿...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8 |
“蝎蝎螫螫”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蝎蝎螫螫”,念起来舌头都得打个卷儿,xiēxiēzhēzhē,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婆婆妈妈,在小事情上过分关心。晴雯立马紧张起来,又是责怪麝月,又是担心宝玉,忙前忙后,惹得宝玉笑她“蝎蝎螫螫老婆子的样儿”。晴雯的“蝎蝎螫螫”,与她们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这个人...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8 |
“饫甘餍肥”这个成语怎么读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一起来涨知识。这个成语最先出现在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回里:“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曹雪芹通过这段文字,既描绘了贾府昔日的繁荣景象了,又展现了其当前...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20 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