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老师 IP属地:浙江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时,骨组织破坏的主要机制是肿瘤细胞上调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吸收,导致骨组织发生溶骨性的破坏,而被破坏的骨基质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反过来又促进肿瘤细胞在骨基质中生长,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在骨组织中侵袭性生长,释放出更多的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地舒单抗能够阻断RANKL激活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前体和...
经皮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在肠癌肝转移中的对比:微波消融清晰的边界提供最佳的局部控制率。这是一篇2018年发表在J Vasc Interv Radiol微波消融与射频消融相比在肠癌肝转移灶上的治疗优势,微波消融有更好的局部控制率。目的:验证与比较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在肠癌肝转移中预测标志-局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不同于射频消融,位于血管周围的肿瘤不影...
胸腺法新--历久弥新的免疫增强剂。胸腺法新是人工合成的胸腺肽,是由胸腺肽组分5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由28个氨基酸排列而成,分子量为3108 kD,其含量约占胸腺肽组分5的0.6%,具有较高的免疫增强活性。胸腺法新的应用能明显增强 TACE治疗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了机体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胸腺法新能够激活Nk细胞,...
作为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重要识别因子之一,FBXW7的底物很多都是癌基因,例如cyclinE、 c-myc、c-jun及Notch等都是通过FBXW7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进行降解的,FBXW7突变和缺失能引起这些与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积累,且已经在卵巢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中被发现。在细胞系实验中,转染野生型FBXW7基因的HCT-116肠癌细胞中FBXW7蛋白表达水...
HCC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治疗策略。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sartery embolization)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创伤小可以在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及过滤作用的情况下控制或缓解脾亢的症状,逐渐成为外科脾切除术的取代方法。如脾动脉栓塞术与RFA联合,脾动脉栓塞后,血流速度降低,RFA能量损...
白介素8(IL-8)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来自Genentech公司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gh systemic and tumor-associated IL-8 correlates with reduced clinical benefit of PD-L1-blockade"的研究论文,研究分析了接受PD-L1单抗atezolizumab(阿特珠单抗,Tecentriq)治疗的1445名转移性尿路上皮...
表观遗传学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免疫与表观遗传学药物的联合 。也就是说,虽然表观遗传学治疗已经使肿瘤细胞更具免疫原性,但是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去除免疫系统的“刹车”后,T细胞才能够攻击肿瘤细胞。在常用的二类表观遗传学药物中,DNA甲基化抑制剂(DNMTi)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
EGFR/PIK3CA双突变的IB分期肺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策略。该病人基因检测示携带EGFR L858R及PIK3CA H1047R双突变。PIK3CA突变被认为是EGFR-TKI治疗耐药的潜在原因之一。Ludovini等发现PIK3CA突变与EGFR-TKI治疗NSCLC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总生存期缩短相关,临床前研究发现依维莫司可能增强吉非替尼对EGFR-TKI耐药型NSCLC细胞系的抑制作用。也...
局部免疫调节剂与射频消融联合致肠癌肝转移局部与远处转移灶完全消失。最近,能改善免疫反应的局部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明显的是,射频消融(RFA)和原位注射免疫调节剂GM-CSF-BCG水凝胶诱导了邻近肿瘤的病理学完全缓解,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应答。对于较大的转移灶,pd-1抑制剂与原位免疫调节剂的有协同作用,单独使用并无作用,...
另类抗肿瘤药物--表观遗传学药物。越来越多的表观遗传学药物相继被批准上市,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表观遗传学药物在抗肿瘤治疗的巨大作用。DNA甲基化是指DNA的CG二核苷酸序列(C-phosphodiester-G,CpG)的胞嘧啶核苷酸5''''''''端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催化下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C...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