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07 篇文章 |
|
玉米须的药用玉米须的药用。玉米须药用二则。现介绍玉米须的几种药用疗法:治急、慢性肝炎取玉米须、太子参各 50克,水煎服。玉米须具体用法:此外,我国民间很多偏方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或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告诉记者,用玉米须降糖的方法在民间广为... 阅1 转自蔚蓝的天 公众公开 23-09-21 15:18 |
膳食纤维、肠道菌群紊乱与炎症性疾病的关系。之前我们讲过,饮食失节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紊乱的结果就是肠道屏障功能下降,引起肠道炎症,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产生的内毒素会透过肠粘膜,通过肝门静脉血管进入肝脏,引发肝脏炎症。同时,丰富的膳食纤维减少肠道与致癌因子的接触,维持肠道菌群丰富度,并为肠细胞提供短链脂肪酸... 阅113 转9 评0 公众公开 23-08-27 23:03 |
[原]内脏脂肪VS皮下脂肪 内脏脂肪VS皮下脂肪。而且,臀部和胸部的脂肪会很顽固,因为雌激素促进脂肪存储,抑制脂肪分解。对于女性而言,由于有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脂肪的堆积顺序是臀部和胸部脂肪,然后是腹部的皮下脂肪,最后才是内脏脂肪。脂肪的利用顺序正好相反,是先利用内脏脂肪,再动用腹部的皮下脂肪,最后才是臀部和胸部脂肪。讲完了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区别... 阅109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3-08-14 23:54 |
肠道菌群紊乱会导致能量摄入失衡。肠道菌群对于能量吸收的影响。把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定植在无菌小鼠肠道内,并且正常小鼠、无菌小鼠于同等条件下喂 14 天,结果是正常小鼠和定植肠道菌群的无菌小鼠体内脂肪含量一样,而且比无菌小鼠多 60%,并产生了胰岛素抵抗现象。肥胖个体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浓度升高,其升高与厚壁菌门增多是正比,提示肥胖... 阅97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3-08-13 23:33 |
肝脏血液有1/4来自肝动脉,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为肝细胞供给氧气,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正常来说肝脏有代谢和解毒作用,能把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内毒素分解掉,但如果是内毒素从肠道持续渗漏到血液循环中,超过了肝脏的解毒和代偿能力,引发肝脏病变,肝脏无力把这些内毒素清除掉,这些内毒素汇入下腔静脉,通过血液循... 阅165 转16 评0 公众公开 23-08-11 22:48 |
“痰”是慢性炎症预后不良的各种病理产物?湿我们讲了,以炎性渗出为主,它是慢性炎症的早期病理产物,而痰呢,是后期增生愈合不良的病理产物。对于湿而言,它是慢性炎症的一个早期病理产物,局部组织的生理功能还都正常,我们通过改善肠道内环境,恢复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或者说是去除炎症刺激因子,让这个炎症反应停下来,身体有充足的时间去... 阅196 转23 评0 公众公开 23-08-09 23:15 |
1. 与人体共生的生理性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和消化球菌,具有肠道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黏膜炎症,这种炎症一开始会很轻微,但它是一个导火索,会引发全身的免疫机能紊乱,导致各个组织器官出现慢性低度炎症。所谓的健脾祛湿剂、比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恢复改善肠道的内环境,这样... 阅198 转19 评0 公众公开 23-08-08 22:57 |
古人是真真切切通过解剖发现了脾这个器官,通过观察和经验结合认为“脾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其滓秽自胃之下口曰幽门,传于小肠,至小肠下口,曰阑门,泌别其汁。这里先讲清楚一个问题,脾不是什么消化器官,体内的湿气也跟脾没什么关系。这种肠道菌群失调的结果是某些致病菌在肠粘膜上定植、繁殖,损伤肠道粘膜,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 阅198 转16 评0 公众公开 23-08-07 23:18 |
面对各种慢性病,我们是否真的束手无策。这些慢性病,用现代医学来表述叫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比如糖尿病,你可以去网上看看有多少糖尿病的中医专家能宣称治愈的,但事实是一个也治愈不了。上面我说的这些慢性病,目前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靠药物是治愈不了的... 阅108 转8 评0 公众公开 23-08-07 09:48 |
气虚、阳虚肥胖要想减肥一定要温阳补气。脾为生气之源,虽然,“肺是主气之枢”,但是,脾土生肺金,脾是肺之母。完全把气虚体质改成平和体质也不大可能。但是一般人不会想到这一层,目光就盯在脾虚、气虚上,一味地补脾、补气,不会深层次地去想:为什么脾虚?其实很可能是肝总是“欺负”脾,时间一久,脾气就虚了。之前有一个典型气虚体质的病... 阅71 转9 评0 公众公开 23-08-03 2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