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1 篇文章 |
|
这个条文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好像是阳明病,但是又有一点点不像,因为阳明病不是小有潮热,它的热量还比较大,所以整个条文到这里好像就指向了阳明腑实证。阳明病的潮热要比结胸证的潮热热量要大。有的人就要问了,为什么阳明病是日晡所的潮热,比结胸证的日晡所潮热的热势要高?而137条条文日晡所小有潮热,因为它的定位已经到了胃肠,...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38 |
伤寒114:大陷胸汤、栀子豉汤、十枣汤都能治疗胸部疾病,如何鉴别。我们现在把大柴胡汤回忆一遍,联系一下还没有讲过的另外的大柴胡汤的条文,然后再和大陷胸汤做对比,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仲景会在这里把大柴胡汤和大陷胸汤做比较。但是大柴胡汤证不是急腹症,大柴胡汤证可能会出现《金匮要略》里面所说的按之心下满痛,但是它不会像大陷胸汤... 阅4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36 |
如果医生误用了下法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脉象由动数变得慢一些,胸胁部疼痛拒按,胃气因误下而受到损伤,邪气扰动胸膈,因而出现短气烦躁不安,心中烦闷的表现,表邪内陷,心下硬满,这样就形成了结胸症,应该选用大陷胸汤来治疗。阳气内陷,这里是阳气内陷了吗?阳气它也是客气,也是外来的邪气内陷。这里为什么要用阳气内陷?因为在134条里...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36 |
以及我们讲的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厚姜半甘参汤,小建中汤,桂枝人参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炙甘草汤等等,它都属于变证的一种。栀子豉汤和麻杏石甘汤属于变证的热证,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 阅1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35 |
如果医生误用了下法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脉象由动数变得慢一些,胸胁部疼痛拒按,胃气因误下而受到损伤,邪气扰动胸膈,因而出现短气烦躁不安,心中烦闷的表现,表邪内陷,心下硬满,这样就形成了结胸症,应该选用大陷胸汤来治疗。那么在表未解的情况之下,医生误用了下法之后,邪气就会内陷。阳气内陷,这里是阳气内陷了吗?因为在134条里面... 阅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33 |
伤寒110:为什么大结胸证的证候皆备,烦躁不安者会出现生命危险。结胸证出现脉象浮大的是既有表证,而且正气还不够强,如果正气够强的话,它表证就应该没有了,或者说结胸证邪气入里了,它的脉象应该是寸浮而关沉,但是这个时候结胸证的严重病证又在,而表证又尚未解除,这个时候如果用下法的话就会将表邪内陷,使结胸证更加的严重,从而会出现... 阅3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31 |
伤寒95:太阳病误用吐法,出现坏病,如何治疗。如果121条条文的这个患者的前提条件是他本身就是一个胃热的患者,用了吐法之后,出现了不欲近衣,内烦,我个人认为用调胃承气汤更合适,因为他本身就有胃热,那么伤胃津之后,胃热是实热的可能性就更大,胃肠燥热。如果说这个人本身就有胃阴不足,也有火,是胃阴不足的虚火,太阳病用吐法,那么极... 阅7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7 00:27 |
而现在结胸证,它的脉象是浮大的,关脉并没有沉,说明里证还没有形成,说明表证还在,或者说表证表邪没有完全进入到胸部形成正儿八经的结胸证。结胸证出现脉象浮大的是既有表证,而且正气还不够强,如果正气够强的话,它表证就应该没有了,或者说结胸证邪气入里了,它的脉象应该是寸浮而关沉,但是这个时候结胸证的严重病证又在,而表证又尚未... 阅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6 22:23 |
因为我们后面所学到的关于痞证的这一个条文,大多是泻心汤类,而泻心汤除了大黄黄连泻心汤以外,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等都属于上热下寒。也就是说小柴胡汤证,如果用了误下的方法,它是有可能形成半夏泻心汤证的,而小柴胡汤证它是属于少阳病,它并非发于阴,它是发于少阳,所以仲景给出的这个规律是指一般规律,...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6 22:22 |
或上或下无时说明张仲景已经在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来治疗奔豚,病名也好,病因也好,皆来源于《难经》之五脏之积的肾之积,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主证。只不过结石的临床表现和肾藏结的实证非常的接近,但是又没有说一定是石头,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但凡是有形的实邪在小腹部或者肾,引发了急性的疼痛,而且会出现小便有隐血或者潜血的这样... 阅5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4-04-06 2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