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诊病用药忌讳一览表1、见痛莫先止痛:腹痛未查明原因时,忌用止痛药(如罂粟壳、洋金花、延胡索等)2、痰多喘嗽病证:忌急用敛肺止咳平喘药(如洋金花、五味子、罂粟壳等)。3、咯血、衄血、各种出血病证:忌用辛烈药(如姜半夏、天南星等)、动血药(如肉桂、桂枝等等)、活血化瘀药(如赤芍、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9、气虚不足病证:...
因此既病之后,就要争取时间及早诊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局部到整体,防微杜渐,这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中医学关于疾病传变的理论是研究疾病发展的机转、趋向和转归的一种理论,不仅关系到临床治疗,而且对于早期治疗、控制疾病的进展、推测疾病的预后,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只有掌握疾...
未病先防的概念未病先防的概念2011-1-9 22:1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以明摄生之理”(《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因此,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精神情志活动可促进人体的正常气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消极的、悲观的、低俗的精神情志活动就会使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抗...
所谓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中医学关于疾病传变的理论是研究疾病发展的机转、趋向和转归的一种理论,不仅关系到临床治疗,而且对于早期治疗、控制疾病的进展、推测疾病的预后,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只有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有效地治...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在中医学中常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掌握疾病的标本,就能分清主次,从复杂的疾病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治疗疾病的关键。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而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此即所谓标本先后的基本...
1.正治就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临床应用: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正治与反治相同之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不同之处在于,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则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情况下,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若属虚实错杂证,则应扶正祛邪并用,但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乃是要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和先后。此时兼顾祛邪反会更伤正气,故当先扶正以助正气,正气能耐受攻伐时再予以祛邪。如鼓胀病,当正气虚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气虚不耐攻伐时,必须先扶正...
所谓调整阴阳,是针对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采取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使阴阳恢复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针对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分,其治当有滋阴、补阳、阴阳双补之别。1.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适于阴虚之证,阴病治阳适用于阳虚之候。3.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的,所以阴损可及阳,阳损可及阴,从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治...
调理气血包括调气、调血和调理气血关系三个方面。治疗时气滞者宜行气,气逆者宜降气,气陷者宜补气升气,气闭者宜顺气开窍通闭,气脱者则宜益气固脱。2.调理血运血运失常的病变主要有血瘀、出血等,而血寒是血瘀的主要病机,血热、气虚、瘀血是出血的主要病机。血瘀者宜活血化瘀,血寒者宜温经散寒行血;由于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病理上...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