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迷 IP属地:上海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2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红蓼滩头秋已老《姑苏晚报》2023年11月03日 B08版。他在《功名》诗中有谓:“要识放翁新得意,蓼花多处钓舟横。”陆放翁已然将自己视为隐沦江湖的横舟钓徒,何以为伴,他的选择居然是蓼花,蓼花丛中,一艇渔舟,沉醉清秋,此正乃“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因怀山阴故隐追拟》),“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
钵盂泉《苏州日报》2023年10月21日 B03版。古时,寺僧以中空竹管插白云泉石隙中,将泉水导至池中央一钵盂内,水稍高出盂周而不外溢,故称“钵盂泉”。泉中钵盂的命运在民国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载:“注水钵盂,瓷色斑斓。僧竹林曰:雍正时遗物,日本人出价六百元,未敢售。”“文革”期间,钵盂佚失。池畔原有“钵盂泉”摩崖石刻,从老...
拓本中(二)与(三)位置互易,且“羊肠峻岅划然平”拓本作“羊肠峻岭划然平”,“龙文双剑鹿台前”拓本作“龙文双剑鹿台悬”,“奏取唐山十五篇” 拓本作“听取湘君廿五弦”,“彤管犹闻续汉书”拓本作“彤管时闻续汉书”,“不羡金茎去日边”拓本作“不羡金茎在日边”,“连峰仄径劚云根”拓本作“连峰仄径斸云根”,“只尺星辰若可扪”拓本...
范仲淹未葬天平之谜 《苏州日报》2023年04月08日 B03版。其中《范文正公文集》不仅收录了范仲淹留下的全部文学作品,还收录了年谱、言行事迹、义庄规矩、碑记等范仲淹生平史料,为后人了解吴中名贤范仲淹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关于范仲淹身后为何没有葬在天平山,历来流传着很多说法。为国尽忠之后,他们都选择回到祖父的原籍苏州,在天平山...
我的童年是在天平山度过的。老奶奶所说的白云泉,其实是天平山半山崖壁罅隙中流出的一股清泉,注入潭中,清脆悦耳,清冽的泉水,是当年寺僧和过往游人取水饮水之所。曾当过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放下烦琐公务后游山玩水,行至此处,忍不住诗兴大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据考,白云泉又名钵盂...
为了保护与祖先范仲淹有关的历史遗迹,同时发展旅游繁荣本地经济,范氏家族希望成立天平名胜管理处,委派族人范承祖、范懋达担任管理处正、副主任。范懋达在失望之余,发动范氏家族的有识之士编著了《天平山导游》手册,并正式对外发行三万册,这也是发行年代最早的一本系统介绍天平山的旅游手册。1954年年初,当时的苏州园林管理处正式接管天...
当年,乾隆帝为天平山范文正公忠烈庙题写的“学醇业广”匾额墨书真迹如今还保存在南京博物院。“文艺天子”宋徽宗赵佶大笔一挥,给它题了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忠烈,因为范仲淹的谥号是文正,从此它就叫范文正公忠烈庙。从南宋绍兴年间到现在,这座忠烈庙距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始建于南宋的范文正公忠烈庙,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多次修缮,...
鸡笼山在景区南侧,应属天平余脉。辛丑年(1781)重阳,沈三白与好友顾鸿干共游上沙村古园,“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迂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茅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如榻,鸿干卧其上曰:'''''''&#...
范允临的曾祖父范汝信后来从苏州移居松江华亭,范氏家族从此在华亭开枝散叶。到了范允临的父亲范惟丕、伯父范惟一这一辈,范家在松江当地已然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万历四十五年(1617),范允临的至交好友董其昌赴天平山一游,在范允临、徐媛夫妇的天平山庄盘桓了数日,他把这段经历赋成了诗,题为《范长倩偕隐天平山居四首》,“偕隐”意为...
天平梅花:分得孤山一脉香《苏州日报》2022年02月26日 B01版。范允临的老友陈继儒是晚明高士,亦是天平山庄常客,陈氏酷爱梅花,尤擅画梅,他作有《看梅》诗,被天平山庄主人范允临写成条幅。而在陈继儒所绘的《梅花双禽卷》上,范允临还题上了宋人王十朋咏梅的名句“半树溪边冲雪破,一枝头上带春回”,从中不难看出范允临对梅花的喜爱。梅花...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