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迷 IP属地:上海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1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震泽底定桥的对联《姑苏晚报》2023年02月10日 B08版。2022年秋天,震泽镇人民政府在原址恢复重建底定桥,桥额由全国著名书法家言恭达所书,东西两向对联分别由苏州知名书法家王伟林和吴江书法家孙俊良所书。上联中的“禹迹”指底定桥东侧的禹迹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现存之桥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建,为...
震泽杨宝生故居。杨宝生故居,位于吴江区震泽,未见任何文献记载及文物普查著录。原为丝商杨宝生宅,曾作营部、粮库等,最大时有两路三进,后部临河设有河埠,今仅存西路最后一进偏厅。外檐下设弓形轩,置大型梁头,上部雕刻吉象,侧面辟枫拱,梁头三面精雕人物,下部以大型的牛腿替代传统的斜撑,木雕松柏、人物等。厅内前设磕头式双桁鹤颈轩...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与震泽张墩《苏州日报》2022年07月23日 B01版。《渔歌子》,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取材于吴歌中渔歌。北宋文坛泰斗苏东坡也颇为欣赏张志和的《渔父词》(还是渔歌子这个词牌名?),他在张志和原作中加了几句,改编成《浣溪沙》自娱自乐,并序:“玄真子《渔父词》此语妙绝,恨莫能歌者,故增数...
程氏在河南为大姓,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颢和程颐就生活在这里的伊水和洛水之畔,两人因其卓越的声望被并称为“二程”,历史上还留下了著名的程门立雪的美谈。而远在吴江的程氏后人为了不忘先祖,将此宅中三进和四进前的门楼均以二程的典故来命名。其中三进前的门楼题为“立雪流徽”,四进前的门楼题为“伊洛家风”。四进前门楼以堆塑为主,和...
震泽,值得你静静待上好几天,从古镇到湿地到乡村,慢慢品味“丝意”生活的美好。“震泽古镇的保护开发,始终以江南文化之魂为核心;震泽古镇的旅游,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旅游,是注入产业的。”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说,相比周边古镇,有着中国丝绸名镇美誉的震泽,既要坚守和传承文化的底蕴,更要结合产业的创新发展。如果说,震泽丝绸文化的魂在...
养蚕、缫丝、蚕丝被、桑田景观、蚕丝产业史、缫丝厂旧址、丝行旧址、丝业公学旧址、运丝船行经的河道、装卸蚕丝的码头……震泽蚕丝业演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生活的部分变迁过程。从今天的节点回顾,即便不谈文化氛围,先祖多年蚕桑,也为这里留下了可观的行业红利。千年湖丝带来的品牌效应,不断改进的蚕丝技术,中国丝绸小镇的持续打造,一...
她热心地带着我从老街辗转到318国道,又沿着江苏省震泽湿地公园的牌坊下走过,来到美丽的田园乡村——谢家路。我们的确是在享受新农民的生活了,住在干净整洁且有序发展的美丽田园里,身边还有苏小花(开在田园里的咖啡馆)可以听音乐喝咖啡。只是,偶尔,胳膊一挥,从古意盎然的胳肢窝里散发出来的一缕清新的风——谢家路“小荷才露尖尖角”,...
震泽:一根蚕丝串起古镇田园春光《苏州日报》2020-04-26以一根丝线串联起传统文化、特色美食和旅游产业,用“古韵、水韵、丝韵”三韵融合,围绕“生活、生产、生态”,实现田园乡村、丝业遗存和古镇景区三大板块的“串珠成链”。蚕丝,也是深入到震泽骨髓的文化。而在几公里外,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还有一个“姊妹园”——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这...
震泽公园《苏州日报》2019-12-07震泽公园在吴江区震泽古镇周坊元之北,东至公园路,西临三里塘和新河交叉口,北滨新开河。翌年,由新河协进会主任、区长沈秩安等发起募建公园。1936年1月,震泽公园落成,占地60亩,其规模及布局为当年吴江三大公园之首。1937年11月,日军侵占震泽后,公园沦为日军的操场。1984年,公园再次对外开放,四面厅曾改...
二进大厅前有砖雕门楼,笔者到访时字额为纸筋涂抹。经住户同意,笔者与同好费佳经清理后得见:此门楼上设斗六升牌科,上枋雕百蝠流云。大厅前设船篷轩,山尖施山雾云和抱梁云,雕刻有仙鹤祥云等图案。大厅原有棹木,可惜已断。全宅工艺较佳,门楼、山雾云和大厅的宫式长窗等皆保存完好。大厅檐下设迷你月梁,用素面扁作梁、“蒲鞋头”挑梓桁的...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