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2 篇文章 |
|
中和之美——梁诗正书法作品《跋仇英清明上河图》欣赏。其作品深受乾隆、雍正两位皇帝的喜爱,从其传世的书法作品来看,梁诗正的书法依旧属于“二王”一脉的延续,虽然梁诗正非常喜欢“二王”,但是他的取法主要来源于“二王”一脉的后世书家,比如赵孟頫、文征明等人。此《跋仇英清明上河图》为梁诗正书法经典代表作,此作品中体现着浓厚的赵... 阅10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3-02-20 06:51 |
沈周晚年学黄庭坚,中宫收紧四维开张,“长撇大捺”,遒劲奇崛。一、明代沈周行书《自跋沧洲趣图》,明代沈周行书《自跋沧洲趣图》,故宫博物院藏。二、沈周77岁行书《落花诗》,瘦硬苍劲!明代沈周行书落花诗卷,纸本30X365.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周擅长书法,尤其以行书得宋代黄庭坚法度而著称。此卷书自作《落花诗》十首,笔力瘦硬苍劲,结... 阅38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2-08-01 10:07 |
张照行书书法手卷。精于书法,功底深厚,乾隆九年(1744),清高宗命他与梁诗正等人主编《石渠宝籍目录》,共44卷。后由董邦达等人续修《石渠宝籍重编》、《石渠宝籍三编》,专录乾隆内府所藏书画作品。亦富藏书画,精于鉴赏。精于鉴赏书画,收藏有唐吴道子《送天王图卷》、唐贞观年间《藏经墨迹册》和五代张戡、贯休、北宋董北苑、岳飞、南宋... 阅125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0-05-24 21:58 |
这160字集字书法祭文,我默默转发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160字集字,请转发!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日寇入侵我中华啊,侵占毁坏我首都南京!三十万亡灵啊,就在江城南京,含恨而终!中华同胞兄弟万众一心啊,不分党派信仰共御外侮!八年抗战... 阅157 转8 评0 公众公开 19-12-16 06:56 |
朱耷《桃花源记》卷。朱耷《桃花源记》卷,行草,纸本,纵26cm,横211cm。朱耷不以唐怀仁所集东晋书家之风格为蓝本,也不愿一字不改地临或照抄原文;由是,朱耷以唐初写王羲之书风之巨擘褚遂良书风为本,精心研究并直接取法唐代书法风格之原貌,而不拘于唐代对东晋书风之重建,朱耷以集大成并另出新意为目标,精研唐代诸家之法则,以求进而撷取... 阅128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9-08-29 23:32 |
此书有毒,沾染难戒,清朝第一书法大师的佳作,乾隆都爱不释手。张照[清](公元1691年-1745年)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官刑部尚书,以预修《大清会典》,书成,加一级。乾隆时大书法家,常为乾隆皇帝代笔,擅长行楷书,是书“馆阁体”能手。书法初从董其昌入手,继乃出入颜、米,天... 阅61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9-08-22 12:05 |
东晋王羲之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放大看仔细。《伯远帖》,是东晋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在中国十大行书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王羲之家族存世唯一书法真迹,其笔法和结构都是值得研究的,这篇书法作品也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必须学习的... 阅102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9-05-28 21:22 |
罕见的唐伯虎手书兰亭序真迹,价值上亿元,看过真迹才知风流才子。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 阅65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9-05-09 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