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8 篇文章 |
|
篆书欣赏丨邓石如篆书《弟子职》《弟子职》是邓石如62岁时所书。其用笔,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学生守则”。清代洪亮吉认为“乃古塾师相传以教弟子者”,清代庄述祖也认为是“古者家塾教弟子之法”。 阅1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25 10:43 |
篆刻线条的“挺”“劲”“动”!必读!篆刻是一门奇妙的艺术,表面上看,它呈献给受众的是一种静态的美,但是一旦你真正深入到作品中去,又会感悟到另一番灵动之美,因此,创作者在制造篆刻线条时还要始终心怀一个“动”字,不仅要注意线条的挺拔和力度,更要注重线条的活力,要努力让刀下的线条灵动起来。如果说注重篆刻的刀法运用是线条获得力... 阅26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8-09-25 09:25 |
韩天衡篆刻心得十二则,值得学习!◆ ◆ ◆ ◆ ◆文/韩天衡。——内容来源:2015年韩天衡先生于中国篆刻院的演讲。 阅13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13 16:02 |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玺印在商周时期即已经存在,到春秋战国时期则普遍使用。由于社会发展,工商业兴旺,各国各地区之间,人际间经济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主要担负着凭信辩奸职能的官私玺印获得大发展。同时,由于各国间政治文化的区隔,形成了文字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到玺印文字的使用上。根据考古与古文字学者的... 阅1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8-09-13 16:02 |
隶书十大名碑,建议收藏!《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总体而言,《史晨... 阅2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12 15:55 |
西泠八家之一,钱松篆刻欣赏,方圆兼使意境高古,独树一织。篆刻艺术。钱松的篆刻,受到浙派篆刻诸子尤其是丁敬、蒋仁等人的影响。他在浙派篆刻中独树一织,这是钱松胜于同时代西泠诸家的独到之处。钱松篆刻造诣甚高,为历代印人所推崇,并将其推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晚清至今,其篆刻艺术也一直被 归为浙派范畴讨论。然而,钱松的篆刻艺术... 阅30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12 15:54 |
篆刻创作以秦汉印为宗而绝非秦汉印盗版,更应是知彼知己,汲古得新,何况以刀刻石的篆刻创作方法与秦汉铸印大不相同,加之文人治印的艺术创作与古代铸印司、作坊印工的理念有别。汉字的艺术有以其义为表达的文学艺术与以其形为表达的书法、篆刻、刻字艺术,需有非文字篆刻,但还是以文字篆刻为主。本为事物的根源,篆刻是汉字的造型艺术之一,... 阅2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12 15:54 |
名家对篆刻的认识,有用!3. 一定要写篆书,搞篆刻的人一定要写好篆书,篆书成了,篆刻也就成了,篆刻的刀法其实没有再创新的可能性了,至少是很难,但是在字法上找突破,相对要容易一些,你看近现代、当代篆刻大家,刀法基本都相近,但是篆法各有不同,篆刻的风格也就各有不同,这一点一定要得到重视,这也是篆刻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有一... 阅2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09-12 15:54 |
民间书法的最佳代表:汉砖文字。与刻石相似,一般先用毛笔书写起稿,然后再按照笔画线条刻划,也有的没有书丹而直接刻划的,有单刀,有的双刀,线条瘦劲挺拔,笔道率意尖利,比如《急就奇觚砖》、《洛阳刑徒墓砖铭》,可见制砖工匠的即兴状态。同时,古砖文著述大增,并出现藏砖专著和目录,有冯登府《浙江砖录》、吕佺孙《百砖考》,到了1891... 阅17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8-09-12 15:53 |
印章、印泥与印谱的前世今生,学篆刻的人应该了解!而印泥作为印章表达的最佳工具,历来就是中国印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并称其为“印泥文化”。印泥文化的发展历史是印文化发展的子分支,同印章、金石篆刻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书画款印是书画家性情的表露,从印章的内容到钤盖的方式,从钤一印到数印并用,从大小统一到大小、方圆、正异配合使... 阅3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8-09-12 1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