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真传公众号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访问 贡献
 
共 47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表寒不重:发热恶寒,无汗,无身痛综合辨证:素体肝血偏弱,现手足太阴湿郁热夹表寒5说明与发挥1. 病有远近新久,治疗当分阶段;2. 比来比去比基础,关于恶寒发热,中医的几点基本概念(摘自姚梅龄老师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寒热类)2.1恶寒发热并作:体征方面尽管肌肤灼热而病情方面依然恶寒,表寒证往往是恶寒越重,而烧得越高,虽有体温升高,...
除了病因病位的多样复杂性,中医对疾病发展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即疾病是动态变化发展的,病因的性质可以变化,病位也可以迁移,这跟病人的体质、基础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有的患者说吹了冷风,开始恶寒流鼻涕,后来就变成了咽痛咽肿,初始病因是受风寒,但由于病人是一个热性体质,后期发展病因便由风寒化热了。症状:咽痒或咽中痰多咳嗽为主,...
刘夫子医案43期*解郁合欢汤治失眠20年一案患者信息01.解郁合欢汤出自清·费伯雄《医醇賸义》,主治“所欲不遂,郁极火生,心烦虑乱,身热而躁”,原方药物组成为:合欢花二钱,郁金二钱,沉香五分,当归二钱,白芍一钱,丹参二钱,柏仁二钱,山栀一钱五分,柴胡一钱,薄荷一钱,茯神二钱,红枣五枚,橘饼四钱。不同于逍遥散“肝郁血虚脾弱...
9月25日,刘英锋教授学术活动一一讲解乌梅类方的活用(昆明站)讲课的最后,刘教授进行了寒温杂病类证对比,讲述了伤寒厥阴主证之乌梅丸证、温病厥阴主证之连梅饮/汤证和杂病厥阴主证之安胃丸证,并配以临床活用之案例,借此彰显豫章姚氏流派“入伤寒、出温病”,寒温内外融汇贯通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特点。
直播预告——姚氏病证分类看疑难病症诊治思路(送书福利)从姚氏病证分类解析疑难疾病的治疗思路,题目:从姚氏病证分类理念看疑难病症诊治思路。书籍附图:?5、主讲介绍?李富贵医师简介:?中医硕士,刘教授第三届岐黄班高徒,刘夫子中医团队核心成员,连续两届获得刘夫子-经典经方班“优秀讲师”称号,《汇通寒温·统一辩证》刘夫子中医传...
刘夫子中药系列视频开讲了,欢迎关注!前贤张仲景曾痛心疾首的说到:“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这句话放至今日仍不为过,现在由于中医、中药分家,不懂中药、不识中药的中医屡见不鲜。刘夫子传承团队开展视频讲中药活动。刘夫子中医传承团队中药视频讲课1.图文并茂,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定特点。今日更新第一条中药视频:桂枝本期亮点:1....
刘夫子医案42期*失眠半年01患者信息张某,女,63岁,南昌 初诊:2021.03.29 形体胖,拄拐行走(右腿石膏绷带固定),面红,唇色暗,神情急躁,易紧张,语速疾快。血虚:梦多易醒,既往月经量少,脚麻;梳理诊辨过程:患者年过花甲,体质肥胖,面红性急,既往月经少,伴血压高,说明“痰湿郁热+血亏气浮”,虚实挟杂 → 因脚麻影响睡眠,是“...
背恶寒在《伤寒论》中凡2见,其一为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再从临床角度来看,小青龙汤证用于痰嗽或者痰喘其痰多难以咳出,所吐之痰多为涎沫(老百姓称为泡泡痰),一般痰出咳喘即减。从此处出发,则小青龙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不难鉴别,二者皆有外受风寒病史,都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
跟诊模拟 | 伤寒方证案例实训(直播讲解)自刘夫子医案更新以来,备受学者好评,刘夫子团队讲解医案,模拟跟诊,直播间可亲身体验。以下为本次直播讲解的医案四则。望诊:形体适中,面色暗滞发红,一侧鼻唇沟变浅,神情偏郁,手抖闻诊:语速缓而断续,声偏沉闷偏郁舌象:舌质暗,舌尖稍红,苔薄白,舌面有少许横向裂纹脉诊:脉弦细,两寸沉 4 ...
咽梗阻感——湿痰气滞,阻滞局部气机;咽中有痰、色白粘稠,头昏沉,感冒时咳嗽黄痰、迁延不愈,口略黏,大便不成形、质粘挂厕,汗出较少、难下达,平素易疲倦、活动后舒适,咽后壁肥厚,脉滑,理化检查血脂偏高、脂肪肝、左肾钙盐结晶、前列腺增生。患者生活饮食、运动不调,形成痰湿郁热之体,职业为教师用嗓多,咽喉易损,邪气外客则易引动...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3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