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文化 IP属地:辽宁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中焦虚寒,胃不腐熟受纳,脾不健运,因而不能食。“自利益甚”的意思,一则强调了在太阴证中下利之证愈来愈重,同时也指出,其他如腹满时痛、食不下诸证,也因自利不止而愈渐加重。太阴虚寒腹满痛,并不随下利而减,反因下利愈伤脾阳,寒湿愈盛,气机愈加滞塞而腹满疼痛则愈重。太阴病本属虚寒,当治以温化。本条论述了太阴病中焦虚寒之证,其...
3、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证的鉴别。桂枝加芍药汤证以腹满时痛为主证,无食不下、呕吐、下利等明显脾虚寒湿证。病机:桂枝加芍药汤证为脾伤气滞络瘀;桂枝加大黄汤证为脾伤气滞络瘀,郁滞较甚。治法:桂枝加芍药汤证为通阳益脾,活络止痛;方药:前方是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倍用芍药;而本证仅见腹满时痛,余症不显,为...
《伤寒论》太阴中风证、太阴发黄证、太阴腐浊不化证——附思维导图。脾主四肢,四肢为太阴之表,因而仲景就把风寒邪气侵袭四肢之证称作太阴中风,我这里则称其为太阴表证。太阴病是以阴证里证为主,但当风寒邪气侵袭太阴所主的四肢末梢时,难道也能称其为里证吗?这就是第276条所说的“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所言太阴病,当是...
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此时假设见有太阴经脉气血不和所致的腹满时痛或大实痛等症,如果选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大黄汤的时候,其大黄和芍药的用量,要适当减少,但并不是去掉。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倍用芍药而成。桂枝加大黄汤是桂枝加芍药汤再加大黄而成,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
《伤寒论》太阴病辨证纲要和太阴脏虚寒证——附思维导图。二是言呕吐和下利相比较,则以下利为甚,因为呕吐责之于胃气上逆,下利责之于脾不升清,今太阴脾家虚寒而见吐利,自应以下利为主。鉴别:本证病变责之于脾阳脾气虚,吐利并见,而以下利为主;这段主讲:太阴虚寒下利的主症、病机及治则。本条与第273条太阴提纲证合参,可知前条中“自利...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总论。二是太阳病、阳明病误治或少阳病失治、误治,导致脾阳受损,外邪内侵。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交厥阴经脉前,沿大腿内前侧上行,人腹,属脾络胃,沟通了太阴与阳明的表里关系。三是太阴表证:由于脾主四肢,而四肢在人体的外周末梢,所以我把“太阴病篇”所记述的风...
胡希恕讲伤寒论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病就是里阴证了,就是在里位,同是在里位有两种不同的证候反应,如果为热为实,热实于里的叫作阳明病,太阴病就是虚寒在里。这段其实不是太阴病,他冲着下利说的,虽型似太阴病,但他就是一般的下利,这跟头前讲的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用葛根汤主之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搁个太阴病呢,他这两条你要是...
至于太阴病伤寒表证的四肢表现,在187条、278条就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此为太阴病伤寒表证的四肢表现是手足自温。手足自温是比正常手足温热偏低,但未达到手足冷的地步,也就是介于手足正常的温热与手足厥冷之间,反映了四肢阳气已比正常时的阳气显得不足,但尚未到阳气不足而生寒冷的地步,只是手足自温,当然...
四味药,改善脾阳虚三大症候,值得一学。张仲景补脾阳的经方!是脾的阳气,是脾功能赖以发挥的基础物质。脾阳虚,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存款不多。脾阳不足,脾胃之气郁滞,于是胃痛、胃胀、吃不下、吐清水。这里面,便溏腹泻、胃痛喜暖喜按、身体乏力怕冷,这是脾阳不足的三大症候。人参补脾气、干姜散脾寒,炙甘草温脾,白术燥脾湿。希望通过本...
太阴病的提纲证太阴病的提纲证(郝万山) 太阴,指足太阴脾经,脾居中州,运化水湿,它有敷布阴气的作用,故太阴之气主开。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阳明病之腹满疼痛,在于大便之不通,而太阴病之腹满疼痛,则在于大便之下利。故太阴病,虽吐利互呈,然必以大便下利,方为太阴病的提纲证。为此,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