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天津三绝食品”之一——“耳朵眼儿炸糕”--老骥伏枥。“天津三绝食品”之一——耳朵眼儿炸糕。写这篇文章起因,一是最近我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多了一个摆摊儿卖天津风味炸糕的,这位小贩没敢打出“耳朵眼儿炸糕”的牌子,倒显得比较实诚,况且他卖的炸糕,焦脆程度、口感确实都不错。由于我母亲生前经常去天津,而天津的亲戚也经常来北京,所以...
51.蜜三刀、52.蜂糕、53.蝴蝶酥、54.菊花饼、55.缸炉烧饼、56.褡裢火烧、57.茯苓饼、58.炸豆腐、59.萝卜丝饼、60.栗子糕、61.奶饽饽、62.玫瑰饼、63.牛舌饼、64.烧羊肉、43肉末烧饼、44芝麻烧饼、45茶汤。52蜂糕、53蝴蝶酥、54菊花饼 55缸炉烧饼、56褡裢火烧、57茯苓饼。61奶饽饽、62玫瑰饼、63牛舌饼。91羊霜肠、92荷叶粥、93小豆...
好吃的”油煎面条儿“赛过”灌肠“-- 老骥伏枥。我很喜欢吃煎灌肠,但是我太太做的油煎面条儿,在我看来似乎比煎灌肠还好吃。把煮熟的面条儿晾凉后,放进饼铛里,先在铛里放油,把面条儿在饼铛上摊开成圆饼状,然后先开大火,待铛里的油约五成热后,再转微火煎。待那圆饼状面条儿底部被热油煎得焦黄时(不是焦糊),那面条儿也凝聚成真正的圆饼...
【惟我独尊】老北京的馄饨。关于北京人吃馄饨,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有本儿《饮渌轩随笔》中记载:“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为‘耳朵洞’者。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于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虽溽暑,经宿不败,食者麇至,得金钱无算。”说的是在这座小楼做馄饨买卖,在闷热潮湿的夏季,馄饨过一夜都不坏,因此...
您要是来碗“卤煮“,摊主便会从锅里捞出一个火烧放在案板上切井字儿,再拣出豆腐小肠、肺头剁成小块儿,正在锅里沸腾的老汤给您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吸足了汤汁的火烧、豆腐、肺头味道厚重。冬日里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绿色的香菜、粉色的腐乳、红色的辣椒油,裹着黄色的火烧和令人垂涎的肺头、小肠、卤豆腐,连...
【惟我独尊】品菜说史:慈禧老佛爷与炒豆腐脑。白嫩的豆腐入口即化,再浇上咸香浓厚的卤,来上一碗那可是从嗓子眼开始就能烫出一条路来,如果说把豆腐脑上锅,做成炒豆腐脑,您大概没吃过。慈禧太后一尝,这菜口味鲜不说,还特别的滑嫩,于是炒豆腐脑就成了宫里御厨房必备的吃食,声誉雀起, 成为名菜。上面说的是慈禧太后和炒豆腐脑的典故,要...
【惟我独尊】品菜说史:卤煮火烧的前世今生。在《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是这样咏颂“苏造肉”的:“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在注释中说:“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据说,苏造肉的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家里自然没有那许多的名贵...
沙其码不是萨其玛。有时看媒体介绍北京小吃时,把沙其玛当成萨其玛,听了非常别扭,萨其玛为滿族食品,沿用滿名,在制做完后切成方,,块,码起来,“切” 满语为萨其非,玛满语:玛拉木壁,萨其玛是这两个词的缩写。清王朝在北京建都,大批满人入关,定居北京,萨其玛制作也随之而来,由于满汉的交融,萨其玛成为满汉民族都接受食品。
冬令时节吃涮羊肉必佐以驴儿蹄烧饼而不是马蹄儿烧饼。也不知是何出处,这马蹄儿烧饼、驴蹄儿烧饼并不同时出炉,驴蹄儿总要在下午才上市呢,大概这便是食必以时的老北京时尚吧。说到油条那花样就更多了,有:长套环儿、圆套环儿、小套环儿、焦圈儿等等,小套环是正宗夹馬蹄儿烧饼吃的。甜粥出局的原因大概是做起来费亊,加上粥的品种又多,像:...
“缸炉”趣谈。田庆隆在宫里时并没有做“缸炉”。李老一见乐了:“田家饽饽铺的‘缸炉’啊!少见了。这是‘满盘儿缸炉’,要是把一坨坨掰开了卖,叫‘破边儿缸炉’。”还说:“单是对这种饽饽的读音,就是到他是不是老北京人了。不是老北京人的,两个字平均读,‘缸’和‘炉’可都不是能吃的东西啊!得按照满族读音习惯,有重有轻地读。‘缸’字...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