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2和 IP属地:河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6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大唐三藏法师传丨幼年聪明而有悟性。他的父亲也是很有学问的人,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节志。奘师幼年就具有高尚的品格,聪明而有悟性。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的父亲为他讲授《孝经》,当讲到“曾子避席”一节,奘师忽整衣而起,他父亲问他为何起立?他说:“曾子闻师命而避席,我做儿...
王阳明心学:心若不动,万事从容。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王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心本来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这让我们看到,心学的一大真谛,内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于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实的自己。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
本焕长老:只要走,总有到家的时候!参禅就好比往家走,你今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停地走,总有一天会到家的。像过去那些一闻就开悟的祖师,那是因为他原本已经走到家了,或只差很少一点儿,一转过身来,再走一步就到家了。参禅这一法是祖师留下来的,过去有很多人开悟,得到这一法的利益,我们能够依着这一法去走,是一定不错的,或早...
王阳明被问得很烦,于是说:“我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讲。从前有位禅师,别人向他请教佛法,他只把拂尘提起来。有一天,他的徒弟把拂尘藏了起来,看他还有什么办法。禅师因不能找到拂尘,只好空手做出提拂尘的样子。我要你们祛除私欲的讲解就是启发人的拂尘,除此而外,还有什么可提的?”私欲在王阳明看来,是人不能充分发挥良知的一个根由,良...
書後。人助自助者,天助自助者,人能至誠不息,自助互助,人天無不歡喜。王老善人,真理的使者,一生至誠不息,自助助人,而得人助天助,為代天宣化的道業,立下了平實的典型。惟願見者聞者,心老善人之心,行老善人之行,善力相扶,善光互攝,善體「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為人類光明的明天,貢獻一己的心力。
凤凰专访叶曼:时时可死 步步求生。2006年11月,叶曼先生曾接受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专访,回顾自己早年求学、中年向佛的经历,并说曾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希望能把预言中的后十年过好,努力工作成就心愿。叶曼大师在专访中说:我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我每一分每一秒钟我不浪费,尽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朱子曾说:“内无空寂之诱,外无功利之贪。”试问如何能不贪功利,岂不先得要生事易足?功利是纯物质的,而空寂则是纯精神的。他们不耽空寂,但也不着功利,儒家的中和态度是笃实的。若说空寂,则南方佛教更空寂,后来天台禅宗都盛行在南方。从鸦片战争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国农村逐步破产,闲散生活再也维持不来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认真,中...
梁漱溟: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梁漱溟先生在这次演讲中说:“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
人文科学则应有人文科学自己的生命和园地。把自然科学的种子移栽在人文科学的园地里,只开自然科学的花,结自然科学的果,与人文科学自身还是不相干。但人文科学则不然。抹杀了价值,抹杀了阶级等第而来研究人文科学,要想把自然科学上的一视平等的精神移植到人文科学的园地里来,这又是现代人文科学不能理想发展的一个原因。至少儒家思想与我...
梁实秋:对于真正舍不得的人,离别的痛苦最好避免。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作者:梁实秋,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时而天文地理,时而人情世故。梁实秋典藏文集-人生自...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